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此心早已許天山——巫新華講述“重走天山路”背後的故事

作者: 蔣大偉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    日期: 2022-11-09

  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新疆考古隊隊長巫新華所著的《重走天山路:東天山吐魯番古道考察與研究》,近日經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文藝分社出版以來,迅速登上了多家暢銷書榜單。

210139qlfukupbu7ul2zwt(1)

  巫新華曾于1995年至1996年,係統考察過吐魯番及相關區域的古城、烽燧、戍堡、驛站等古代遺址遺跡,並用車行、徒步、騎馬、騎驢等方式,逐一考察了吐魯番與外部溝通、在地理方面可能成為交通通道的山谷、達坂、沙漠及戈壁。他在領略大漠孤煙、駝鈴悠揚之同時,感受和體會到大海道“常流沙,人行迷誤,有泉井,鹹苦,無草,行旅負水擔糧,履踐沙石,往來困弊”的嚴酷。相關考察成果經整理後,他曾出版《吐魯番唐代交通路線的考察與研究》一書,得到學界同行的認可。

  巫新華透露,因為這本書,自己有一個意外收獲。近些年來,許多徒步、探險愛好者看這本書後,不斷聯繫他,與他討論當年考察中的所思所想,比如諸天山古道、沙海古道考察路線,山野荒漠考察遇到的困難和注意事項等。隨後,這些戶外愛好者又各自沿著這本書中所述的古道,徒步探查並不斷有新的收獲。

  與這些探險達人交流多了,巫新華萌發再次修改、充實該書的想法。2013年年初,他著手把這些年來自己關于吐魯番乃至新疆古代交通、人文關係等諸多方面的思考放入進來,對該書進行了增補和修訂。

  巫新華表示:“近10年來,我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今年9月底,這本書得以出版,這便是《重走天山路:東天山吐魯番古道考察與研究》的由來。”

  這本書以西域歷史背景、絲綢之路的沙漠戈壁和天山腹地路線為地理依托,以著名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為主要線索,詳盡闡述吐魯番的古城遺址、烽燧遺址、古道分布情況等,並用探險考察方法從厚重的歷史塵埃中發掘這些失落的絲路古道,揭開了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樞紐的吐魯番真實的歷史面貌,強調了西域十字路口重要的交通作用,再現了古代絲綢之路重要路段燦爛的文化與文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實地考察資料和歷史文獻資料充分結合,內含考古測繪圖、遺址遺跡圖、古代交通路線圖等,豐富的圖像資料直觀展現了吐魯番的古道變遷。

24BACF8F-6736-4B2B-B1A1-B231E2A0A155(1)_edit_49192772633639

2019年7月23日,巫新華在喀喇昆侖克勒青河邊紅柳灘營地。巫新華 供圖

  讓巫新華感到欣慰的是,這本書增加了近年來一些探險達人對吐魯番古道探路之旅的日記。他們雖不是專業的考古研究人員,卻一次次置身于絲路古道,身體力行傳遞溝通古今的切身之感,去了解東西方文明交流十字路口那些千百年來留下的文化遺産。巫新華談道,“在新疆地區考古,拼的不是身體而是毅力。它的沙漠是幹旱的極限,它的高山是一種高原的極限,只要進入這兩種極限,必然會有風險,因為這樣的區域一般都是無人區。個人去做工作的話,交通、通訊、後勤條件的保障程度很低,所以他們的探索精神,才會讓我特別感動。”

  巫新華説,一位看過這本書的讀者跟他交流,有一句話令他印象深刻:假如有機會到新疆去,別的路可以不急著走,但這條“天山路”一定要抽空走一走。這位讀者還説,到新疆去,最好還要帶上這本書,到書裏説過的古城遺址、烽燧、館驛實地考察一番,看一看吐魯番古道的過去和現在,或許只有這樣,才能深入了解新疆。

  “數十年裏,我走遍了新疆所有山川水係,我的關注與考察都與絲綢之路歷史人文大背景及考古專業研究內容相關。未來歲月裏,我的腳步仍將深深淺淺印在這裏,因為我的心早已許給了天山。”巫新華説。

[責任編輯:周倩]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13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