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節,沙娜是在克孜爾石窟度過的。
“90後”的沙娜是一位克拉瑪依姑娘,從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她回到家鄉,“因為有專業情結,我對考古文物有興趣,所以選擇了新疆克孜爾石窟研究所。”
現在,她在研究所的跨文化研究中心和信息資料中心兩個科室工作,主要負責與克孜爾石窟相關的研究、圖書檔案資料管理等。
2018年夏天,她剛工作不久,就以工作人員身份去北京參加了一場學術研討會,見到了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北京大學教授榮新江等著名專家學者。“第一次見到這些讀書時就非常仰慕的大學者,特別激動,那一趟仿佛是‘追星之旅’。他們深厚的學識成為激發我在克孜爾潛心探索的動力。”沙娜説。
大學時學的是中國通史,現在她專注於克孜爾石窟基礎研究,一切從頭學起。她經常去洞窟,在幽暗靜謐的石窟中,在手電微光的陪伴下,一次次和這些歷經千餘年的藝術珍品素顏相對,一次次感受心靈的激蕩。“歷經一千多年,有些壁畫的色彩還是那麼鮮艷,美得令人震撼。我經常會想象一些畫面:在古代這些壁畫剛剛繪製好,一定是觀者雲集,盛況空前。”沙娜激動地説。
“了解得越多,越會被克孜爾石窟藝術的博大精深所吸引。”沙娜説。2020年,她參加了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南疆片區的工作,一一探查和田、阿克蘇、巴音郭楞等地的石窟寺,對這種古老的佛教藝術有了更深認知。她越來越覺得,克孜爾的事業和自己的初心很契合。“研究所裏高手如雲,但是大家都很熱心謙虛,他們都給過我很多幫助。在副所長苗利輝的指導下,我找到了感興趣的研究方向。”沙娜説。
灰黃色土山環抱的克孜爾遠離城市,從小在城市長大的沙娜初來時很不適應。剛來那年冬天,她給媽媽打電話時哭過,説自己可能堅持不下來,“這時候,我偶然聽年長的同事説,圍着單位的這片綠蔭,是一代代文物工作者一棵棵種下的,當時很震驚也很感動,就想著自己或許可以再堅持一下。”
也是在這時,她和同一年考入研究所的“90後”男孩穆林肯相戀了。“我們志同道合,彼此鼓勵。”沙娜説。今年初,兩人舉行了婚禮。沙娜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兩人的結婚照,“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她引用《詩經》中的詩句表達幸福感。
現在,兩人把家安在了克孜爾。“研究所裏的夫妻挺多的,宿舍有家庭房,很寬敞。”沙娜説,從宿舍區走到辦公室只需五六分鐘,不必通勤,“省下的時間,可以多讀幾本書。”
她開始欣賞克孜爾異於繁華都市的風景。“這兩年,年輕人越來越多,所裏建了簡易籃球場,還可以打羽毛球,業餘時間很熱鬧。克孜爾石窟前有一條河,在戈壁灘上讓人眼前一亮。在研究所經常會聽到鳥叫、蟲鳴,還能看到好看的蝴蝶,偶爾還會見到黃羊、狐狸。”沙娜充滿感情地描述着工作的環境,她的大學同學都想跑來看看。這個國慶節,沙娜還是堅守在克孜爾,她告訴記者:“這個季節的克孜爾很美。”
她説自己很幸運,在克孜爾找到了“一生鍾愛”——熱愛的事業和執子之手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