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新疆第三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增速略高于全國0.3個百分點。
受疫情影響,新疆第三季度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挑戰,如果説第一産業、第二産業有基本盤保增長,第三産業實現前三季度指標“穩中有進”,可謂是真正意義上扛住了壓力,也説明新疆在上半年充分釋放出了三産的充足潛力和強大動力。從消費市場可一窺第三産業增長的主要內因。
真金實策穩消費
在今年7月底舉辦的第二十二屆新疆國際汽車工業博覽會上,上半年新出品車型競相亮相。“現在混合動力車在新疆很有市場,我們最新款車型上市不到一個月就預定了200余臺。”華為智能生活館體驗顧問候偉毅説。
為釋放汽車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優化升級,烏魯木齊投入2736萬元,面向全體在烏魯木齊市購買汽車的消費者發放補貼消費券。同樣的消費補貼還出現在家電等領域,7月,自治區拿出1億元啟動“家電下鄉服務下鄉”惠民補貼消費季活動。
汽車、家電、餐飲、成品油是新疆消費的“四大支柱”,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三分之一以上。今年以來,自治區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著力抓好促消費工作,先後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2022年全區商業消費的若幹措施》《自治區促進綠色消費具體措施》等政策文件,持續擴大內需推進實物消費,促進文旅消費提質擴容,培育新業態消費熱點,加快城鄉消費網絡布局。
上半年,新疆商品零售增長略快于餐飲收入,網絡消費持續增長,以新能源和綠色智能家電為主的綠色智能消費逐漸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今年第三季度,受疫情影響,全區消費市場出現變化,消費比重向日常生活必需品傾斜。為確保消費供應,自治區啟動與山東、河南、四川等8個省區重點蔬菜産區生活必需品聯保聯供機制,指導重點批發市場加強區內區外産銷對接,督促各地組織引導大型商超、社區菜店以及生鮮電商加大進貨量,協助超市、商場等零售企業與批發市場高效對接,推動重要生活必需品“內迴圈”暢通。
平臺經濟擴供給
不去影院在家就能點播到新上映的電影,一部手機可以買賣全國,一個小程式能輕松繳納各類費用……如今,網購、外賣等平臺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非接觸型服務需求的增加,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
為解決疫情期間疏勒縣農民蔬菜銷售難及群眾購菜不便的難題,10月8日,疏勒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啟動快樂優選小程式。截至10月30日,該平臺已累計收購當地蔬菜及水果75噸,實現銷售金額59.2萬元。該平臺運營商葉鵬介紹,目前平臺已和30多戶農民達成合作協議。
新疆百事聯商務資訊咨詢有限公司在全疆各地有4000余家百事聯電商超市,建立起城鄉一體化電子商務和資訊服務平臺。今年以來,該公司聯合國內多家直播電商機構進行直播帶貨,目前已培養主播500多名。
為推動服務業新型業態和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新疆創新推出“平臺+生活”“平臺+生産”“平臺+交易”的便民服務模式,擴大優質生活服務供給,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據9月發布的《新疆平臺經濟發展調研報告(2022)》數據顯示,今年新疆37家平臺企業注冊單位用戶390.78萬家、個人用戶1749萬人、交易(服務)2609.55萬筆,交易(服務)金額2663.62億元。平臺數量、平臺單位和個人用戶數量增速較2021年依次增長48%、70.65%、231.99%。
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兵認為,借助區位優勢,新疆在跨境電子商務、大宗商品交易(服務)、供應鏈等領域極有可能孵化出一批國內有影響力的平臺。
交通物流保暢通
交通物流,一頭連著生産,一頭連著消費。
今年前三季度,新疆交通運輸結構繼續優化,倉儲物流行業體係日益完善,為第三産業發展打下基礎。
7月1日,位于烏魯木齊市的天貓超市新疆城市倉開倉運營。消費者在天貓超市購物後,就能收到本地倉配送的貨物,大大縮短了配送時長。“以前到新疆的貨物是3日至5日達,城市倉運營後,烏魯木齊市和昌吉市的部分地區可實現當日達,北疆和南疆地區可實現次日達或3日達。”天貓超市新疆城市倉負責人李強説,未來他們會吸納更多新疆本地商家,打造一個集貨倉,由烏魯木齊發往各地。
大數據、雲計算等互聯網信息技術加快推廣應用,新疆物流産業向數字化、智慧化邁進。
京東物流集團在烏魯木齊投資建設的“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目前有4座智能化倉儲中心,日分揀處理能力達100萬件。前端消費者下單後,係統立刻把資訊發送給倉庫,通過“智能排産”、路徑優化,統籌安排不同訂單的處理和配送時間,確保消費者及時收到快遞。
此外,順豐、韻達等多家快遞物流企業相繼建設運營智慧物流園區。快遞電商現代物流業的智慧化升級,帶動了全疆物流行業整體大提速。
新疆郵政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區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突破1億件,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0127.91萬件,同比增長44.87%;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1.52億元,同比增長25.17%。其中,同城業務量累計完成1747.91萬件,同比增長24.5%;異地業務量累計完成8338.75萬件,同比增長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