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土地流轉給企業,再到這裏來務工,就有了兩份收入。”在新疆九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九袋農業”)務工的麥蓋提縣吐曼塔勒鄉吐曼塔勒村村民阿依帕夏·木拉提説,“我一個月3000多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轉收入,一年收入4萬多元。”
阿依帕夏“兩頭賺錢”,得益于山東日照市援疆指揮部引進的九袋農業。在麥蓋提縣,像九袋農業這樣的援疆企業有很多,僅2020年以來,日照市援疆指揮部招引入駐麥蓋提縣企業155家,落地招商資金107.39億元。
發展産業,增強受援地“造血”功能,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基于此,日照市援疆指揮部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工作重點,“鏈”上招商、“鏈”上服務、“鏈”上競賽……一係列組合拳不斷激發“鏈”式效應。
九袋農業作為一家以生産加工蘿蔔為主業的農業龍頭産業,落戶麥蓋提後,採取“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帶領村民規模化、標準化、産業化發展蘿蔔産業,把蘿蔔腌制成蘿蔔食品,不僅拉伸蘿蔔産業鏈條,提高蘿蔔附加值,還增加了農民收入。
“目前,九袋農業流轉土地的費用一年270萬元,農民臨時性務工收入800萬元。”吐曼塔勒鄉黨委副書記、援疆幹部蘇保堂説,“加上工資,僅這家企業一年就可為農民增加收入1000多萬元。”
鄉村振興,産業先行。日照市援疆指揮部通過幫助吐曼塔勒鄉打造“小微園區”,著力“強鏈補鏈”。投入近千萬元援疆資金,在吐曼塔勒鄉産業孵化園建設了2000平方米的園區綜合服務中心、廠房、保鮮恒溫庫項目和1800平方米的農副産品加工(倉儲)中心,進一步完善農副産品深加工産業鏈條,培育新産業。
落戶麥蓋提縣的喀什順耕農産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耕公司”),推出實施“龍頭企業+基地+合作+農戶”的模式發展設施農業,先後引進蘆筍種植、脫毒紅薯育苗擴繁、日本鐵桿大蔥育苗,年産新鮮蔬菜1500噸,産值過億元。
圍繞“強鏈補鏈”,順耕公司還開發生産紅薯淀粉、寬粉、粉條。僅去年,直接帶動1200家農戶訂單種植,為當地農民增收1500萬元。而“順耕紅薯”也成為當地農民的致富紅薯。
“我和老公都在這裏務工,我工資每月2500元,老公4000元。加上土地流轉收入,我們一年收入妥妥超過8萬元。”麥蓋提縣昂格特勒克鄉喀什博依村村民阿依木古·買買提説。
日照市援疆指揮部把産業“輸血”成功轉化為産業“造血”,為麥蓋提産業結構優化調整、群眾就業增收、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內生動力。
走進麥蓋提縣電商創業孵化基地,一群年輕人在主播的帶領下,相互交流著主播的技巧。
“今天我們練習舞蹈,強化提升與消費者交流溝通。”身穿維吾爾族傳統服飾的主播阿爾祖古麗·阿布來提説。
阿爾祖古麗帶領11名主播,每天22時開始直播到次日淩晨1時,銷售各類新疆特色農副産品。
“每晚直播間有好幾千人次觀看,一晚能賣出2000元産品。”阿爾祖古麗激動地説,“通過我們直播帶貨,可以讓全國各地的朋友了解麥蓋提,以及麥蓋提的好産品,助力鄉村振興。”
從“輸血式”到“造血式”,一個個産業項目如同一根根紐帶,把日照市和麥蓋提縣各族群眾的心緊緊連在一起,為麥蓋提縣經濟高品質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