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種下甜葉菊 拓寬增收路

作者: 楊建設 史金龍    來源: 天山網    日期: 2022-09-12

  9月初,和碩縣塔哈其鎮古努恩布呼村,一片片甜葉菊生機盎然,散發著香甜的氣息。村莊綠樹成蔭,花草點綴,美如畫卷,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和碩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縣機關事務中心、紅十字會“訪惠聚”工作隊駐村以來,與古努恩布呼村村“兩委”持續接力,通過調整種植結構,採取“合作社+農戶”模式,培育壯大甜葉菊産業,讓村民的收入越來越多。

  和碩縣日照時間長,土地平坦肥沃,十分適宜農作物生長。長期以來,古努恩布呼村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為主,産業較為單一,村民增收動力不足。如何培育發展支柱産業,讓村民持續增收?經過考察論證、市場調研,工作隊和村“兩委”決定帶領村民種植甜葉菊。

“訪惠聚”工作隊隊員查看作物長勢。 楊建設攝

  甜葉菊是一種優質天然植物甜味劑,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400倍,而熱量只有白糖的三百分之一。從甜葉菊葉中提取的菊糖甙被廣泛應用于醫藥和食品工業,種植甜葉菊市場前景廣闊。

  村民聽説工作隊主張種植甜葉菊,都持觀望態度,覺得沒種過,擔心不賺錢。該如何説服群眾呢?

  工作隊利用升國旗、農牧民夜校、入戶走訪等時機,挨家挨戶做村民思想工作。在工作隊和村“兩委”的鼓勵下,村民趙新華等6戶居民開始試種甜葉菊。“剛開始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先試種了20余畝。沒想到,當年甜葉菊就喜獲豐收,純收入4萬元。”趙新華開心地説。

  有了示范效應,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種植甜葉菊。為了提高村民的種植技術,工作隊經多方聯繫,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舉辦培訓班、組織村民到種植基地觀摩,給村裏的“田秀才”充電。部分村民掌握了甜葉菊種植技術,工作隊和村“兩委”便以他們為基礎,組建了科技支農服務隊,由“田秀才”手把手傳授技術,幫助村民解決生産難題。

  村民黃守伍不懂甜葉菊種植技術,看到其他村民賺了錢,他也想試一試。工作隊就安排科技支農服務隊技術人員從甜葉菊栽苗、鋪膜、施肥到防治病蟲害等環節,現場對其進行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今年,他種植了30畝甜葉菊,預計每畝收入在2000元—3000元。

  隨著甜葉菊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工作隊成立了甜葉菊種植合作社,由合作社與農戶按照統一簽訂種植合同、提供種苗、收購幹葉的方式進行合作,農戶負責種植甜葉菊,合作社負責供銷事宜。“合作社兜底+農戶分享收益”的利益聯結機制,受到了村民的歡迎。

  今年年初,嘗到甜頭的村民張永健與合作社負責人續簽了合同,合作社以每公斤18元的價格收購幹葉。由于長勢好,他種植的100畝甜葉菊除去成本,實現純收入30萬元。

  如今,古努恩布呼村甜葉菊種植面積4600余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42%,甜葉菊成為村裏最大的增收産業,拓寬了村民的致富路。

  目前,在合作社長期穩定就業的村民有幾十人,年均收入達3萬元。2021年,古努恩布呼村甜葉菊實現産值1000萬元,幫助村民搭上了“甜蜜産業”的快車。

  優勢特色産業帶動村民錢包鼓起來。“今後,我們將不斷延伸甜葉菊産業鏈,探索‘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享受鄉村振興發展紅利。”駐村第一書記、“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王虎説。

[責任編輯:盛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9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