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物內涵 弘揚中華文化
——記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吐魯番市文物局
“在對交河故城的挖掘和保護中,我們時常發現包括漢文在內的多種文字以及多種宗教遺跡,這些都體現了吐魯番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8月31日,吐魯番市文物局交河故城文管所文保員古麗拜克熱·買明介紹。
吐魯番作為東西方文化和宗教相互交流與融合的交匯地,有1400余處不可移動文物遺址,吐魯番博物館珍藏着2萬餘件(套)藏品,這些藏品向大家講述着新疆各民族血脈相連、休戚與共、共同開發建設祖國邊疆的歷史。
吐魯番市文物局組織力量對這些歷史和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新疆鄯善洋海墓地考古發掘報告》《新疆吐魯番市勝金店墓地發掘簡報》先後獲得自治區級獎項。如今,研究和保護利用這些文化遺存的吐魯番學,在國內外史學界、文物學界、語言學界都具有重要地位,成為吐魯番市的名片之一。
“這些年,吐魯番學研究中不少項目是關於遺址保護的,一些研究成果還成為當地旅游新項目、新景區的開發基礎。”吐魯番學研究院副院長陳愛峰説,特別是在文書、紡織品、銅器、泥製品等文物的養護與展出,坎兒井搶救性保護加固與景區建設,柏孜克裏克千佛洞和勝金口石窟寺文物保護利用,交河故城保護利用設施建設上,都有吐魯番學研究成果的支撐。
吐魯番市文物局將文物研究、保護、利用工作相結合,不斷挖掘文物內涵,通過讓文物發聲、讓歷史説話,為各族群眾呈現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開展的‘看歷史、游家鄉、愛祖國’群眾性教育活動,榮獲‘2021年全國文化遺産百強案例’之‘文化遺産特色旅游活動開發’獎項。”吐魯番市文博院院長、吐魯番博物館館長曹洪勇説。文化是吐魯番的厚重底色,近年來,吐魯番市文物局先後組織開展“拼精美文物·悟歷史文化”“博物館奇妙夜——夢回高昌”“認識絲綢之路上的古錢幣”等研學文化活動,探索開發了“夜游交河”“夜行坎兒井”“夜讀蘇公塔”“夜品葡萄溝”等一大批“夜文化”特色文旅産品,不僅帶火了吐魯番的文物古跡,也讓人們對吐魯番的歷史文化有了更直觀、更生動的認識和理解。
吐魯番市文物局不斷盤活館藏文物資源,在發揮博物館公共服務功能的同時,開展“流動博物館”巡展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活動830余場,讓文物走近群眾,進一步深化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目前,吐魯番博物館正在實施數字化提升項目,讓游客更直觀地了解歷史文化。
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後,吐魯番市文物局黨組書記仲生浩&&,將繼續堅持塑造文化品牌,更好地用文物説話、讓歷史發聲,深入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在吐魯番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