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一邊是田間地頭、加工車間的農副産品亟待及時流向市場,一邊是廣大群眾餐桌上需要豐富的農副産品。為提高産銷對接效率,我區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城鄉物資調配、擴大線上線下農産品銷售渠道、提升志願服務實效和質量等,緩解農副産品“賣難”“買難”。
十八般武藝拓銷路
8月19日,英吉沙縣工業園區特色食品産業園廠房內,阿克蘇綠水源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員工正有條不紊分選、包裝新梅。“今天計劃往疆外發兩車新梅,共30噸。”合作社負責人陳江海説。
目前,英吉沙縣4.6萬餘畝新梅全部進入盛果期。為拓寬銷售渠道,英吉沙縣組建了銷售專班,主動對接採購商,邀請各地採購商提前與種植戶簽訂合同,以每公斤12元的價格收購新梅。此外,英吉沙縣工業園區、貨物消殺中心等多部門聯動,為農産品銷售開通“綠色通道”,並持續改進服務保障工作,多管齊下,提高運力,助推新梅等農産品産銷順暢。
連日來,兵團第八師152團幹部變身特色農副産品推銷員,組織連隊果農將農産品信息統一發布至石河子市40多個社區的200多個便民微信工作群和各媒體抖音賬號,帶動300余名帶貨人員參與其中,銷售桃子、鮮食葡萄等各類水果79.5噸,玉米、紅薯等各類蔬菜2噸,成交額80余萬元。
“我們提前布局,聯合街道社區形成線上銷售矩陣,拓寬農副産品銷售渠道。”152團黨委書記、政委張霞説,接下來,我們將創新方式方法,為擴大當地農副産品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實現果農與居民之間零見面、“一站式”成交助力。
線上線下齊發力
眼下,博樂市達勒特鎮依肯浩希村1.15萬畝克瑞森葡萄相繼成熟,進入採摘季。
“我們種植的克瑞森葡萄深受消費者喜愛,遠銷廣州、深圳及東南亞各國。今年,葡萄産量每畝1.5噸,畝均純收入3000元左右。”博樂市西域豐農葡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張西江説,上級部門幫助協調對接,周邊鄉鎮村、團場連隊300余名採摘工將陸續到葡萄園採摘。另有3家廣東客商、2家福建客商抵達博樂市準備收購葡萄,預計8月25日起運往廣東、福建等地。
“正值水果成熟期,我們摸清鎮上時令瓜果種類和數量,與合作社、種植大戶一起上門對接服務,建立線上線下聯動機制,並主動&&媒體,公布公益助農銷售熱線,開展産地直採直供服務,為農戶解決運輸、銷售的後顧之憂,助力城鄉果籃子安全保供。目前,已協調銷售時令果蔬21噸。”達勒特鎮副鎮長張龍龍説。
“發往河北的青皮核桃,客戶都收到了。今天,我們再多采購幾種農産品,線上線下的農産品種類多了,消費者更滿意。”8月19日,阿瓦提縣好鮮生購物商行負責人吳紅梅對店員説。
近年來,吳紅梅借助當地電商産業發展,在開店創業的同時成為一名帶貨主播。眼下,多種特色果蔬集中上市,吳紅梅加大力度推廣銷售早熟蘋果、紅提葡萄、水果黃瓜等。
記者從阿瓦提縣商務和工業信息化局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間,為解決農産品滯銷問題,當地加快推動線下企業向線上轉型,想方設法擴充農産品上行渠道,將縣域農産品上架抖音、快手、拼多多、淘寶、天貓等電商平台。同時,鼓勵大型商超、特色産品銷售網點、社區團購採購本地農産品,在縣城內建設6處當地農産品銷售點,輻射各鄉(鎮)村及周邊地區。
志願服務解難題
“大家采收西瓜、甜瓜的時候,一定要輕摘輕裝,防止炸裂。豆角、芹菜、西紅柿等蔬菜要按照種植戶的要求採摘打包……”8月14日清晨,一輛大巴車停靠在距離富蘊縣城10公里的喀拉通克鎮克孜勒庫都克村生態農業種植園,領隊、縣團委書記欒金霞簡單叮囑後,30余名志願者分組走進了不同的種植區。
克孜勒庫都克村連片種植特色果蔬300余畝,其中種植反季大棚蔬菜110余畝,種植西瓜、西紅柿、秋葵等40余種新品瓜果蔬菜200余畝。這幾日,富蘊縣團委發動全縣誌願者,利用周末分批次來到該村,幫農民搶收果蔬並運往縣城的批發市場和各大商超。
“有志願者幫忙,地裏的果蔬得到及時采收。團委還幫我們&&各小區商店,拓寬銷路。”富蘊縣政府辦公室駐克孜勒庫都克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裴玉峰説。
“好的,我們用農産品運輸車給你們送到街道,保證水果蔬菜新鮮。”8月18日,庫爾勒市和什力克鄉黨委書記薛惠敏與庫爾勒市城中街道一拍即合,雙方聯手共解購銷難題,不僅讓社區居民吃到新鮮的水果蔬菜,還解了村裏種植戶農産品銷售難題。
“我們成立了農産品銷售工作小組,積極&&産區和銷區,構建‘點對點’對接關係,統一安排農産品運輸車輛,優先安排團購銷售。”和什力克鄉黨委副書記黃金子説,18日當天,全鄉幫助農戶銷售了9萬多元的西瓜、玉米、桃子等。
“正缺少人力,鄉里的黨員先鋒助農隊就來了,幫我摘桃子,還&&銷售,一天就賣了1萬多元。”和什力克鄉柳林村村民郭東風激動地説。
(記者拍熱扎提·阿不都,參與記者張治立、張婷、杜建輝、宋雅文、韓沁言,通訊員胡金良、溫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