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畝‘羊脂籽米’觀光水稻田、28座標準化羊圈,還有庫爾班·吐魯木旅遊夜市、中華元素一條街、庫爾班·吐魯木剪紙手工坊,村裏的變化真大。”8月1日,于田縣托格日尕孜鄉托格日尕孜村黨支部書記托合提蘇拉依曼·拜杜拉高興地談起村裏的新變化。
新變化的背後,是天津市多年援疆工作結出的碩果。
“我們依托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的紅色旅遊資源,以‘強優勢、補短板’建設思路,瞄準‘五大振興’,多維度推動托格日尕孜村的示范村建設。2021年以來,已累計投資3700多萬元,建設項目14個。”天津市援疆幹部、于田縣委副書記薛軍介紹。
托格日尕孜村是上世紀50年代多次想“騎著毛驢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庫爾班·吐魯木的家鄉,2016年改擴建的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人氣頗高。“平常每天有300—500人前來參觀。”該紀念館講解員阿曼古麗·艾力告訴記者。遊客的增多,給托格日尕孜村旅遊發展帶來了大好機遇。
2021年,天津市西青區投資100萬元,在托格日尕孜村打造中華元素一條街,對53戶農戶的庭院進行改造,提升和新建各類店鋪5個,吸納12人穩定就業;今年,天津市西青區投資100萬元,打造了庫爾班·吐魯木剪紙手工坊,通過引進楊柳青剪紙技藝,實現12人穩定就業,同時創新“手工坊+散戶”模式,允許將剪紙工作帶回家完成,幫助群眾增加收入。
此外,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揮部計劃再投入1600余萬元,打造庫爾班·吐魯木文旅産業園,展示天津與和田特色文化産業,擴大文化旅遊村品牌效應,實現“一村飽覽和田文化”“一村嗨購和田特産”“一村嘗遍和田美食”。
中華元素一條街街口第一家住著村民阿卜杜熱西提·買吐送,走進他家,紅色的墻面上挂有“紅色故裏”的牌匾,上面是他家改造前後的對比照片,“庭院改造後,我們家裏裏外外發生了很大變化,環境美了,前來參觀的人也多了。”如今,阿卜杜熱西提在自家旁邊開了一間綜合超市,年收入達10萬元。
薛軍告訴記者,為滿足遊客多元化需求,2021年,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揮部對中華元素一條街兩側基礎條件好、有意願的農戶進行庭院及房屋提升改造,為遊客提供住宿、餐飲、娛樂等服務,在特色農家小院增加了動物觀賞區、古風涼亭等設施。此外,打造了庫爾班·吐魯木旅遊夜市,旅遊夜市與中華元素一條街兩側的特色農家院形成特色美食文化圈,激發了當地群眾創業致富的熱情。
産業援疆是增強受援地發展能力和“造血”功能最有效的途徑。圍繞産業援疆,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揮部今年投資600萬元,打造了800畝“羊脂籽米”觀光水稻田,“羊脂籽米”平均畝産260公斤,脫殼深加工後市場價達60元/公斤,提升了土地産出效益;投資180萬元建設生態觀光採摘園,將果蔬種植與特色旅遊相結合,建成後預計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5萬元。
此外,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揮部投資71萬元為庫爾班·吐魯木初級中學建設了VR教室,投資30萬元為托格日尕孜村小學購置了電腦、圖書,安裝了班班通設備;托格日尕孜村與天津農學院合作,設立了幫扶聯絡站,以農業産業化提升、農副産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發、區域品牌打造、互聯網+空中課堂教學、産學研合作平臺建設五大合作幫扶舉措,深化援疆合作幫扶。
清晨,在VR教室裏,孩子們體驗VR帶來的科技感;午後,在文化長廊下,老人們散步閒聊;傍晚,在庫爾班·吐魯木旅遊夜市,遊客盡情品嘗特色美食……在天津市的幫扶下,托格日尕孜村煥發出勃勃生機,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美麗鄉村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