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中國西北角 電力新高地——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服務新疆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紀實

作者:    來源: 國家電網    日期: 2022-07-29

  新疆地處祖國西北,戰略位置舉足輕重。

  80多年前,記者范長江在《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描述了中國西部貧困落後的社會現狀。歷時10個月採訪,一路向西的范長江止步甘肅敦煌。地理位置更加偏西的新疆,沒有被納入范長江的視野,但在貧困落後方面,完全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新疆各項事業欣欣向榮,天山南北安定祥和。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新疆不再是邊遠地帶,而是一個核心區、一個樞紐地帶。中國的西北角,已經從遙遠的地方,站在了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前沿。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電網公司以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為指引,集全公司之力,適度超前建設新疆電網,形成“內供四環網、外送四通道”主網架格局,實現750千伏骨幹網架覆蓋所有地州。2019年9月建成投運±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電距離最遠的特高壓工程,實現了世界高壓輸電領域的重大跨越,標誌著新疆已經從電網建設的“追趕者”走向“領跑者”。

  電力工業的新高地,矗立在中國的西北角。

  圖為2020年10月11日拍攝的阿勒泰-準北750千伏輸電線路 張利民攝

  從電力孤網到外送全國

  7月4日清晨,遠在華東的合肥市從睡夢中蘇醒,人們開始一天的生活。但人們並不知道,供應城市運轉的部分電力,卻是來自幾千公里之外,新疆廣袤戈壁上的風能和太陽能。

  這天,±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年內向華東輸電突破300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電量接近100億千瓦時,佔三分之一。這項工程每年的輸電能力可以點亮4億盞30瓦的電燈,滿足5000萬家庭用電需求。

  從我國的資源稟賦看,能源資源地理分布同能源需求市場分布極不均衡,能源基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區,與中東部負荷中心的距離都在1000—4000千米。因此,客觀決定了中國能源和電力發展必須走遠距離、大規模輸電和全國范圍優化電力資源配置之路。

  圖為2021年6月20日,在新疆哈密市東南100公里左右處,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帶電作業人員頂著35攝氏度高溫,在70多米高的世界電壓等級最高的±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929號鐵塔頂部進行帶電作業 張利民攝

  針對我國國情和電力工業實際,國家電網公司深入貫徹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以電網高品質發展更好服務新疆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建設“疆電外送”通道,為新疆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搭建全新的平臺。2010年11月,750千伏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第一通道順利投運,新疆結束孤網運作歷史,豐富的電力第一次跨越天山,參與到全國能源配置體係。“能源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的戰略構想,在新疆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大建設的背後,必然是大投入。國家電網公司召開三次援疆工作座談會,出臺支援新疆20條、25條和新25條工作意見,充分發揮集團優勢,加大技術、資金、人才幫扶力度,構建全方位援疆新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在疆投資942億元,引領社會投資超過1800億元。

  圖為2021年6月20日拍攝的位于新疆哈密的±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 張利民攝

  國家電網公司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把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戰略目標與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有機銜接和深度融合,全力加快新疆電網建設。2013年6月,建成750千伏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第二通道,“疆電外送”能力提升到200萬千瓦。2014年1月,建成±800千伏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相當于在鄭州同時投運8座100萬千瓦裝機的電廠,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

  電網發展勢必帶動經濟發展。隨著一條條“電力高速路”淩空架起,“疆電外送”能力超過2000萬千瓦。截至2022年6月底,新疆累計外送電量5465億千瓦時,送往全國20個省(區、市),對保障全國能源安全可靠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疆電外送通道接連投運,疆內電網建設如火如荼。“十三五”期間,新疆電網實現750千伏骨幹網架覆蓋所有地州,重點城市形成220千伏環網結構,全部工業園區實現110千伏及以上電網供電,成為全國750千伏變電站最多、220千伏覆蓋區域最廣、新能源消納總量最大的省級電網。

  從萬家燈火到美好生活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6月20日,伴隨著《歌唱祖國》的歌聲,23名塔吉克族小學生坐在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捐建的多媒體教室,手握滑鼠,在電腦上畫著五星紅旗。

  這一幕發生在帕米爾高原腹地的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馬爾洋鄉中心小學。2019年12月,馬爾洋鄉接通大網電,2067名邊境農牧民告別了“抱著太陽能板找太陽”的缺電日子,開啟了電氣化生活。

  圖為2019年12月24日,馬爾洋鄉小學三年級學生帕熱達·艾力米丁第一次使用電腦學習繪畫 高志星攝

  “感謝國家電網公司的辛勤付出,你們輸送的不僅僅是穩定的電力,更是溫暖和希望。”2020年4月,馬爾洋鄉的全體村民專門給國家電網公司寄去感謝信,感謝國家電網員工不畏艱險、翻山越嶺建設“電力天路”,讓他們用上安全穩定的大網電。

  “富民興疆”,蘊含著黨中央對新疆各族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鄭重承諾。國家電網公司堅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充分發揮行業優勢,通過電網建設、定點幫扶、産業扶貧等方式,為新疆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勁動力。

  圖為2021年4月11日,國網伊犁伊河供電有限責任公司員工在伊寧縣慶華杏園為遊客介紹“網上國網”客戶端使用方法 張利民攝

  發展不只是數量的增加,更是品質的提高。“十三五”以來,國家電網公司投資322億元,在新疆啟動了電力惠民利民工程。

  2017年6月,新疆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兩年攻堅戰”勝利收官,完成了748個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992個村通動力電。

  2019年6月,新疆抵邊村寨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全面告捷,覆蓋27個縣、259個抵邊村寨,共惠及2.2萬戶、8.74萬農牧民。

  2019年12月,新疆提前半年完成“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任務,惠及南疆33個貧困縣、439萬貧困群眾。

  2020年6月,新疆11個光伏行政村全部接通大網電,1535戶農牧民結束了看天用電的歷史。

  電足了,鄉村牧區煥然一新,農牧民過上了新生活。

  圖為2021年10月6日,在新疆奇臺縣大泉塔塔爾族鄉大泉湖村,國網昌吉供電公司員工正在給村民司馬吾·阿布胡司曼講解安全用電知識 張利民攝

  新疆特克斯縣瓊庫什臺村遠離電網負荷中心,以前靠光伏發電。夏季日照時間長,可以維持基本照明。冬季天短,經常沒電,連通訊也時時中斷。2018年,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投資635萬元,實施配網建設工程,村民用上了“大網電”。

  周仁禎在瓊庫什臺村經營牧家樂已經6年。通大網電後,他重新裝修了客房,購置了電視、熱水器、消毒櫃,生意越來越好。現在,瓊庫什臺村每天接待遊客超過3000人次,電力真正成了鄉村振興的“先行官”。

  從萬家燈火到美好生活,堅強網架已經延展到新疆的每一個角落,電流正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加速劑,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從煤電大省到“風光”無限

  在新疆,綠色是最動人的底色。

  7月的天山天池,山清水秀,景區兩側山花似錦。

  圖為跨越天山的750千伏輸電線路 張利民攝

  區間車司機錢豐駕駛著純電動客車,穿行在景區的“黃金大道”上。

  錢豐説:“2019年6月以來,景區已經實現區間車、遊船全部電動化,酒店、餐飲、商鋪也都使用電鍋爐、電烤爐等設備,徹底告別了燃煤燃油,成為全疆首個國家5A級‘全電景區’。”

  讓錢豐津津樂道的“全電景區”是國家電網公司實施“電能替代”的重要項目,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現在天池景區,每年可減少燃煤消耗1200噸,減排二氧化碳3000噸。

  充分發揮新疆“風光”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零碳能源。從2017年開始,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投資2800萬元,在天池景區建設兩座35千伏變電站,敷設3.6千米地下電纜,提升供電可靠性,服務景區用能綠色轉型。

  圖為在新疆天山天池景區,電力工作人員為景區用電客戶檢查用電設備 周廣科攝

  2021年,國家電網公司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提出構建新型電力係統,努力當好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引領者、推動者、先行者的目標,在能源生産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方面全方位發力。

  新疆是我國重要的能源生産基地,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蘊藏量均位居全國第二位,僅九大風區的風能資源就相當于四個半三峽電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新疆完全有條件成為新能源開發和利用的主戰場。

  但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1986年,達坂城建起了我國第一座風力發電實驗站,1989年進行擴建,單機和裝機總容量均居全國首位。2006年,新疆風電産業發展放緩,排名從從全國第一下滑至第六。2010年底,新疆電網總裝機容量1407萬千瓦,而風電裝機僅100萬千瓦,不足十分之一,年發電量24億千瓦時。而光伏發電,還是一片空白。

  造成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是風力發電存在明顯的波動性、間歇性和不可控性。新疆雖然地域廣闊,但卻是全國數得上的“小電網”。由于人口少、經濟不發達,一年的用電量僅與長三角一個城市相當。而且長期孤網運作,全網調峰能力相對不足,制約了風電發展。

  圖為在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上,遍地牛羊在750千伏伊庫線悠閒地吃草 張利民攝

  那麼,新疆風電發展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解不開的死結?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國,西部和北部煤、水、風、光各種能源資源集中,中東部需要電,卻只有煤炭能夠轉換,付出的代價是長途運輸、步步加價;而無影無形的風、光資源,根本就運不走。

  因此,要實現風電和光電大規模開發與高效利用,必須統籌考慮新能源基地與外送通道建設,特別是建設跨區的超特高壓輸電工程,將西部和北部的風電和光電輸送到中東部負荷中心。

  2010年到2019年,國家電網公司十年磨劍,在新疆先後建成“兩交兩直”的外送四通道網架,實現了用新疆的一陣風,點亮中原和華東的萬家燈火。

  大規模的“疆電外送”,提升了電力係統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讓新疆新能源發展風起雲湧,進入歷史最快時期。2011年至今,新能源裝機容量由140萬千瓦提升至3752.2萬千瓦,佔總裝機的34.11%,位居全國前列、西北第一。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94%以上,較2016年歷史最低值提升31個百分點,擺脫了連續三年的新能源“紅色預警”,新疆成為中國大規模推廣應用“綠色能源”的重要基地。截至6月底,新疆新能源外送電量1504億千瓦時,佔總外送電量的27.83%,相當于減少燃煤437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億噸,實現了“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電”。

  圖為在新疆哈密蓬勃發展的風光電站,新疆正從煤電大省向綠電基地轉換 張利民攝

  陽光灑滿天山,奮鬥書寫新篇。

  按照《新疆“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新疆將進一步完善750千伏主網架,開工建設±800千伏哈密北-重慶特高壓直流工程,推動實施哈密-敦煌第三回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形成“內供七環網、外送六通道”的主網架格局。

  新疆,站在了新的起點上。

  高品質發展的電力工業,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了澎湃動力。

  中國的西北角,已經成為我國電力發展的新高地。(曾玲玲、張利民、華東、馬曉昀)

[責任編輯:盛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7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