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豐碩考古成果助力文化潤疆

作者: 賈春霞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    日期: 2022-07-27

  【他們在新疆與歷史對話】

  7月22日,在全國文物工作會議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作為全國文物係統先進集體獲表彰。這是繼2018年之後,該所再次獲得此稱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集中多學科力量推進“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穩步實施好基本建設考古項目,成為以考古成果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推進邊疆考古向縱深發展的重要力量。

  依托“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以來主持主動性考古發掘22項,合作實施33項,在人類文化起源、國家管理和認同及區域文化研究、絲路考古和多元宗教及其中國化研究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其中,吉仁臺溝口遺址、石城子遺址、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先後入選2018年、2019年、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石城子遺址獲2018年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二等獎,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獲2019年“考古中國”絲綢之路沿線重要成果。

  這些考古成果的背後,是考古隊員數年如一日的堅守和付出。以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考古隊為例,自2019年3月開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胡興軍作為領隊,帶領考古隊員對該烽燧遺址進行考古發掘。他們以非凡的毅力克服缺水、缺電、缺補給、無信號、風沙大等困難,在荒漠無人區一幹就是3年。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該烽燧遺址名列其中。

  “得知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被評為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團隊成員都激動不已。多年辛苦,終于收獲。”胡興軍説,“我們今年要拿出多項扎實的研究成果,讓這座歷經千年的烽燧遺址成為講述中華文明歷史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考古隊是新疆眾多考古隊的一個縮影。新疆面積廣袤,地理和氣候環境特殊,考古隊員需要常年奔波于南北疆,或深入沙海、或伏于戈壁、或埋首草原,年復一年,默默奉獻,矢志不渝,一代又一代新疆考古人接續奮鬥,開創了新疆考古工作今天的大好局面,取得了豐碩的考古成果。

  “以通天洞遺址、石城子遺址、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等項目為代表的諸多優秀成果,為構建新疆考古學文化時空框架,實證歷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的有效管轄和治理,闡述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區,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重要成員,提供了重要學術支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文瑛説。

  依托“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及基本建設考古項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區外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多學科研究達百余項,在生物遺傳學、動植物、冶金、環境、材料分析等方面深度合作,進一步拓寬新疆考古的研究領域,豐富考古成果內涵,努力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發展和新疆地區融入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歷史進程。

  在做好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保護、出土文物修復保護的同時,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還進一步加強文物科技保護力度,開展紙質文書、紡織品、金屬器保護修復等多項課題,4年累計修復文物千余件。

  為有形有感有效讓歷史説話、讓文物發聲,促進考古成果活化利用,助力文化潤疆工作,新疆考古人不斷探索。

  近年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除借展文物數千件(組),大力支援地州市博物館展陳外,在重要節點日期,都會在全疆各考古工地舉辦考古成果展等活動。

  “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好新疆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在充分挖掘和有效運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歷史事實、考古實物、文化遺存上下功夫,做好考古挖掘、整理、研究、闡釋等工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力量。”李文瑛説。

[責任編輯:周倩]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6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