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文化保護與發展根深枝繁葉茂——新疆切實保障各族群眾平等享有文化權利

作者: 任江    來源: 天山網    日期: 2022-05-24

  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加依村的靜謐,常常被各種調試樂器的聲音打破。

  加依村有“中國新疆民間手工樂器制作第一村”之稱,制作樂器的歷史已300多年。目前,全村有7個樂器制作合作社,有多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300多戶村民中近一半從事樂器制作銷售,2021年全村樂器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古老的文化和技藝有效傳承,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高度重視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和保護,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準,大力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鼓勵各民族相互學習語言文字,切實保障公民受教育權,保障各族群眾平等享有文化權利。

  各民族文化在傳承保護中熠熠生輝

  莎車縣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傳承人依力哈木·熱依木的爺爺、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十二木卡姆藝人,他從小耳濡目染,見證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從搶救、整理到保護、傳承的整個過程。“現在,新疆多地成立了國家和自治區級木卡姆傳承中心,多次舉辦‘十二木卡姆藝術節’等活動,各地都有木卡姆傳承人。”5月22日,依力哈木説,他多次和莎車縣十二木卡姆民間藝術團到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參加節目錄制和交流演出。

  新疆大力傳承保護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等法律,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辦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出臺,為保護新疆各民族文化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文化遺産得到有效保護,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遺址、克孜爾石窟、克孜爾尕哈烽燧、蘇巴什佛寺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産“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柯爾克孜史詩《瑪納斯》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維吾爾族麥西熱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各民族均有代表性非遺項目列入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非遺名錄,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3處。各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得到傳承發展,漢族的“元宵燈會”、維吾爾族的“麥西熱甫”、哈薩克族的“阿依特斯”等民俗活動廣泛開展。

  在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烏蘭牧騎隊的40多名隊員是當地的“文化名人”。春夏秋冬,他們不歇腳地趕赴高山、草原演出,一年下來有幾百場,馬頭琴、圖瓦鼓、托布秀爾等表演最受牧民們歡迎。

  今年58歲的新源縣坎蘇鎮坎蘇村村民加合努·吾哈斯是哈薩克族阿依特斯傳承人。加合努從23歲起創作,至今已發表了近300篇作品,其中有23篇文稿、10篇關于阿肯彈唱的研究報告在報紙期刊發表。2014年,他還加入了新疆作家協會。

  加合努的經歷也是新疆有效保護語言文字多樣性的一個縮影。新疆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倡和鼓勵各民族相互學習語言文字,不斷促進各民族語言相通、心靈相通。目前,新疆各民族使用10余種語言和文字,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司法、行政、教育、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學藝術、社會公共事務等領域得到廣泛使用。在新疆各地的商業門店、郵政電信、醫療服務、交通標識等社會公共領域,隨處可見多語種、多文種的便利化服務。

  各民族文化權利保障全面有力

  庫爾班·尼亞孜擔任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校長已經20年了。“這些年,從這個‘小窩’裏飛出了好多‘金鳳凰’。”他説。

  20年間,庫爾班的近千名學生畢業,他們中有考入國內名牌大學的,有出國留學的,更多的正在不同崗位上奮鬥。看到他們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庫爾班感到很幸福。如果當初沒有進入學校學習,他們可能一輩子也走不出鄉鎮,可能會守著幾畝地幾只羊過一生。

  在黨中央的關懷下,新疆採取各種措施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眾,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孩子們通過接受教育享有文化權利,更多人則從不斷提高的公共文化服務水準中,享受著文化權利。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這是莎車縣荒地鎮布瓦庫木村村民艾山·阿布都克熱木的日常。“我家是村裏的文化大院,要經常舉辦文化活動,所以要收拾得幹凈利索。”艾山説。紅花綠葉的大院生機勃勃,村民們自編自演的歌曲、舞蹈等讓人樂開了花。大院裏還設有閱讀區、娛樂區,滿足村民看書讀報、宣講交流和排練節目的需求。

  去年起,全疆首批設立了55個“文化大院”試點村,“文化大院”成了滋養人心、凝聚人心、培育文明鄉風的幸福大院。

  多年來,新疆始終堅持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不斷豐富文化産品供給,有效滿足各族群眾文化需求,實施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新聞出版“東風工程”“縣級文化館、圖書館修繕工程”“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等一係列文化基礎工程。截至2019年,新疆有公共圖書館112個、博物館和紀念館106個、科技館29個、美術館60個、文化館13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350個,有各級各類廣播電視臺102座,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8.68%和98.85%,形成了覆蓋自治區、地(州、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鄉鎮(街道)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社會開放。基本實現戶戶通廣播電視,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全覆蓋,基層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加深

  塔城地區郵政儲蓄銀行員工吾熱肯家的節日格外多,因為他家是由4個民族、23人組成的大家庭。除了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佳節外,納吾魯孜節、古爾邦節、肉孜節等他們都會熱熱鬧鬧慶祝。相互尊重、彼此欣賞,吾熱肯家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堅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新疆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的同時,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加深。

  抓飯、烤包子、家常拌面、烤肉……一進“和田食堂”,香味撲面而來。現在,“和田食堂”已成了烏魯木齊市最火的餐飲之一。除了美食,“和田食堂”的裝修也充滿濃濃的民族風情,和田特色的壁畫,艾德萊斯元素的茶具、食具,員工都是和田當地人。這些吸引了不少疆外遊客,不少人因此産生了去南疆旅遊的念頭。

  麥吾蘭江·圖爾蓀和宋愷是一對因美食而結緣的好友。麥吾蘭江是土生土長的喀什人,是美食主播,用視頻分享新疆美食美景,因眉毛特別濃,人稱“喀什濃眉哥”。4年前,兩人在一次聚會中認識,一見如故。宋愷辭去工作,來到麥吾蘭江的公司,專為他拍攝視頻。互相理解、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和特點,互相幫助、發揮各自的文化優勢合作,兩人成了親如兄弟的朋友,最佳的合作夥伴。

  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悄無聲息地帶給人歡樂。在新疆,廣場舞也別有洞天。烏魯木齊市有300多支廣場舞隊,50歲的陳永生是眾多廣場舞愛好者中的一員,他最拿手的就是跳新疆各民族的舞蹈。3年來,他在快手平臺已發布近4000條新疆舞短視頻。他説,跳新疆舞是很多廣場舞隊的“標配”,有不少跳廣場舞的場所,每天都設有新疆舞專場。大家一起認真扭脖子的場面非常有趣,也有越來越多的各族群眾學跳交誼舞、健身舞等。廣場上各種舞隊同臺秀技,在相互包容中,文化被無聲地吸收、融合。

[責任編輯:盛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7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