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粵喀多學科實施腹腔鏡下盆底懸吊重建術,助六旬阿姨解除難言之隱

作者: 張茜 錢衛秀 田濤    來源: 廣東援疆指揮部    日期: 2022-04-19

  近日,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下稱“喀地一院”)泌尿外科及婦科多學科專家齊發力,成功開展首例腹腔鏡下盆底懸吊重建術。該技術為國內領先水準,是該院盆底重建技術的一項新突破,為喀什地區子宮脫垂及陰道壁脫垂的患者帶來了健康新福音。

  兩年前,王女士(化名)發現自己的陰道脫出一塊“球狀”的腫物,走路時有摩擦感,伴隨著疼痛、尿失禁、尿急、排尿不盡等症狀。因病灶處于私密部位,王女士對于自己的病情難以啟齒,發展至今,掉出的“肉球”越來越大,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苦不堪言。

  在家人苦口婆心的勸説下,王女士日前終于前往喀地一院就醫,婦科援疆專家劉婷艷教授在接診中全面評估其病情,診斷其所患疾病為“陰道前壁脫垂II度(POP-Q),陰道後壁脫垂II度(POP-Q)”,並積極聯繫泌尿外科援疆專家楊建昆教授和馬波教授共同討論患者治療方案。

  “患者的陰道前壁因脫垂變薄,較為脆弱,可以給予雌激素軟膏局部涂擦改善後,再進一步進行手術治療。”經討論,專家們一致認為該方案可行性最高。

  局部使用藥物治療2周後,患者陰道前壁狀態明顯改善。為安全、有效地解除患者的困擾,楊建昆教授、馬波教授與劉婷艷教授與泌尿外科艾爾肯·吐爾遜主任帶領的盆底團隊綜合評估患者年齡、解剖缺損類型、脫垂程度及個性化要求等情況,最終決定採用一種新的術式——腹腔鏡下盆底懸吊術為其解決疾病困擾,以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

  “腹腔鏡下盆底懸吊術是指將網片縫合固定于子宮或陰道殘端上,該術式符合人體解剖學,相當于給子宮增加了2條韌帶,具有學習曲線短、手術時間短、並發症少、復發率低等優點,國外循證醫學研究顯示超過80%的患者術後十分滿意。但該術式對術者要求高,需要同時具備扎實的盆底手術基礎和嫺熟腹腔鏡盆底切除手術技術。”楊建昆教授介紹道。

  手術在楊建昆教授、劉婷艷教授及泌尿外科艾爾肯·吐爾遜主任、木沙江主治醫師以及麻醉科、手術室的通力配合下順利完成,術中共計出血20ml,術後第一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動,術後三天痊愈出院,其陰道穹隆頂端恢復正常解剖,陰道前壁膨出症狀消失,排便和排尿功能恢復正常。

  “特別感謝喀地一院的醫生們用高超的醫術為我精心治療,也特別感謝護士們對我的悉心照顧,幫我解決了多年的難言之隱!”出院時,王女士感受到身體兩年多來從未有過的舒適,激動得熱淚盈眶。

  據了解,妊娠分娩、盆腔手術、肥胖、長期舉重、高強度運動等因素都有可能會引發盆底疾病,慢性炎症、經常咳嗽、打噴嚏或便秘也會對盆底造成損害。盆底疾病不僅不利于女性的排便、排尿和性生活,也會對女性社交、心理健康等方面造成影響。喀地一院本次在援疆專家指導下開展的腹腔鏡下盆底懸吊重建術是目前治療子宮脫垂及陰道脫垂的最佳術式,標誌著該院在盆底修復微創技術再次實現新突破,亦為喀什地區廣大盆腔器官脫垂疾病患者提供了治療新選擇。

[責任編輯:周倩]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7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