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通則不痛”——廣東醫生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生長痛”

作者: 張茜 錢衛秀 馮家樂    來源: 廣東援疆指揮部    日期: 2022-04-06

  “袁醫生,聽説您是廣東來的大專家,請您幫我看看我兒子吧!他膝蓋疼的毛病又犯了,已經是第二次住院了!”幾日前,一位15歲的小夥子那茲(化名)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下稱“喀地一院”)中醫科。入院第二天一早,見到前來查房的援疆專家袁學雅教授後,母子倆的眼裏充滿期待。

  經了解,原來那茲這半年來總是無緣無故地出現左膝關節疼痛,其症狀會在活動後加重,嚴重時甚至難以行走,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骨性關節炎”,對症給予藥物治療後有好轉,但仍反覆發作。

  “醫生,我剛出院一周疼痛就再次發作來住院了,已經很久沒有去上學了,請您一定要幫幫我!”正值青春期的那茲被疼痛折磨得沒了朝氣,迫切地希望能夠擺脫疾病的困擾。

  “別擔心,我們一定會盡全力治好你。”安撫好母子倆的情緒後,袁學雅教授認真了解了那茲的病程進展,運用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觀點對他進行詳細的望診、問診和切診,並結合西醫解剖的特點進行查體與關節活動度評估。

  經辨證分析,袁學雅教授考慮那茲的病因病位並不在膝關節上,而是在上中焦,屬于中醫痹病肝脾不和的范疇,“中醫認為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各司其職又相互制約。那茲的年齡尚小,腎氣未全充,應考慮以肝脾為主導、肝脾不和致使筋肉不協進而出現疼痛,俗稱‘生長痛’。治療上應該運用疏肝養胃的原則,達到理筋運血的功效。”

  明確病因後,袁學雅教授運用平衡松解術為那茲進行疏肝健脾的整體治療。十分鐘下來,那茲的膝關節疼痛減輕,活動也自然了不少,母子倆直呼“中醫真是神奇”。隨後,袁教授還指導那茲進行運動鍛煉,並仔細囑咐了注意事項。

  第二天查房時,那茲一早就在病房門口徘徊等待,他興高採烈地告訴袁學雅教授,“我感覺我已經好了一大半啦!袁醫生,您能不能幫我多安排幾次治療啊,我想早點回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學習!”

  “你這是又要長高啦!記得及時補鈣、多運動,相信很快就能回歸校園了!”看到那茲病情好轉,袁學雅教授由衷為他高興。

  據了解,“生長痛”一般常見于生長期,孩子活動量相對較大,長骨生長較快,與局部肌肉筋腱的生長發育不協調,從而導致生理性疼痛的發生。這種疼痛也可能與過度疲勞、著涼有關,但是有的往往找不出任何誘因。目前西醫的治療方法是制動與對症止痛,而中醫則主張辨證分析疾病的病因病位,通過整體的調整,達到人體平衡、陰陽協調。“肝脾協調了,氣血得以舒展,自然就‘通則不痛’了。”袁學雅教授介紹道。

[責任編輯:盛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3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