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頸動脈體瘤”難摘除?廣東援疆專家有“妙招”

作者: 張茜 田濤 馮家樂    來源: 廣東援疆指揮部    日期: 2022-04-02

  許多人的童年都有爬樹捅馬蜂窩的經歷,時常是被馬蜂蜇得鼻青臉腫,疼痛不已,其實,在血管外科業內,醫師們也常常用“馬蜂窩”來形容頸動脈體瘤。

  頸動脈體瘤是由細如發絲的無數條動脈供血,這些血管從頸動脈分叉2~4釐米范圍內分出後即刻進入頸動脈體瘤,導致無法按照傳統手術的方法予以逐一離斷結扎,分離動作稍有偏差即血如噴泉,就如蜂擁而出的馬蜂一樣,處理起來十分棘手。所以,在很多外科醫生眼裏,頸動脈體瘤是碰不得的,如不得要領貿然手術,則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復雜的術式,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簡稱“喀地一院”)血管外科醫護團隊近1個月內在援疆專家周忠信教授的“傳幫帶”下,不懼艱險,勇于挑戰技術極限,順利完成3例捅“馬蜂窩”手術,即ShamblinII型~III型頸動脈體瘤根治切除術,填補了南疆頸動脈外科復雜手術的空白。

  “大概是6個月前,我開始感覺到左側耳朵根皮膚發緊,而且張口受限,家人發現我左頸部耳朵下面似乎有個雞蛋大小的包塊......”説起自己的病情,平日裏很少生病的52歲的柯爾克孜族布哈裏切(化名)阿姨深感疑惑,不敢再耽誤的她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我院就診。

  入院完善各項檢查後,醫生發現布哈裏切阿姨頸部有一個血供豐富的雞蛋大小的包塊,經過體格檢查和影像學資料分析,基本明確為“Shamblin III型的左側頸動脈體瘤”。

  “由于頸動脈體瘤治療復雜,手術難度極高,且考慮到喀地一院尚未有開展頸動脈體瘤根治性手術的經驗,周忠信教授隨即組織全科醫護人員展開了該疾病的學習和圍繞手術管理的宣教。”血管外科副主任阿布都克尤木説道。

  ▲圖丨詳細充分的術前告知和準備後,在手術室、麻醉科同事的通力合作下,血管外科團隊在周忠信教授的帶領下,順利為布哈裏切阿姨實施了教科書式的左頸部頸動脈體瘤的完整切除術

  “手術在清晰遊離周圍神經和無頸動脈血流阻斷下完成,出血量和手術時間也在標準范圍內,並且免ICU過渡,術後4小時,布哈裏切阿姨即能言語交流,神經相關體格檢查無任何神經損傷症狀體徵,手術非常成功,第七天便拆線出院了。”周忠信教授説道,南疆各地區海拔多在1500米甚至3000米以上,頸動脈體瘤相對內地較為高發,加之該病診治復雜性和手術風險較高,很多患者不得不輾轉至內地醫院就診,血管外科此次順利開展該疾病的診治,將對南疆各族頸動脈體瘤患者的治療起到積極作用。

  3月中下旬,血管外科團隊在首例頸動脈體瘤病例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又先後為2名頸動脈體瘤患者成功施術,在該術式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長和進步。

  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固然重要,但對于血管外科來説,建立一套完整的頸動脈體瘤救治體係更為要緊。經過此3例患者的救治,血管外科已在周忠信教授及本地專家的帶領下,聯合麻醉科、頜面外科、神經內科、心內科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疾病評估及診療流程,為南疆頸動脈體瘤患者帶來了治愈曙光。

[責任編輯:周倩]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2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