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實施意見》印發
以服務現代化推動農業現代化
“放心,合作社有足夠的農機和農機手,會保質保量按期服務好春耕生産。”3月6日,在沙雅縣托依堡勒迪鎮塔勒克布隆村,該村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艾買提·阿山,和幾位農戶商議完春播作業時間後做出了承諾。
艾買提所在的合作社是一家依靠現代化農業機械從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組織。他説,近年來,合作社快速發展的同時,推動了更多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
1月30日,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印發《自治區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力爭經過5—10年努力,全區農業社會化服務專業化、信息化、市場化水準顯著提升,對現代農業的支撐功能和聯農帶農作用明顯增強,基本形成組織結構合理、專業水準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范、全産業鏈覆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使農業服務業發展成為要素集聚、主體多元、機制高效、體係完整、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現代農業戰略性産業。到2025年,全區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5萬家以上。
聚焦服務小農戶
《意見》明確推動共同發展為主要任務之一。大力發展面向農戶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援統一開展生産資料採購、規模化機械作業、先進技術裝備推廣,為生産型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戶提供單環節、多環節或全過程農業生産服務。
發揮服務型農民合作社骨幹力量作用,支援為生産型農業生産主體提供訂單作業、生産托管等服務。發揮專業服務公司服務能力強、服務模式成熟的優勢,通過基地建設、訂單作業、社企對接等方式,為各類農業生産主體提供規模化全程服務。
在推動小農戶加快發展上,《意見》提出,鼓勵供銷為農社會化服務中心創建一批服務型基層社、農民合作社和社有企業,提升農資供應、産品行銷能力。支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揮統一經營功能,直接為集體成員或其他小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也可在農戶與其他服務主體之間提供居間服務,組織小農戶開展集中托管或整村托管,取得一定比例的服務收入。將農機大戶、林果科技服務隊、村級農技員、防疫員、配種員等各類專業服務隊伍作為重要補充,發揮其貼近小農戶服務的優勢,彌補其他服務主體的不足。
服務機制要創新
《意見》提出,要拓展服務領域。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圍繞糧、棉、果、畜等優勢特色産業,緊盯農業生産、加工、銷售過程中的關鍵薄弱環節,探索和拓展社會化服務的有效方法和路徑。
推進糧棉等大宗農産品種植業社會化服務,從耕種防收等生産性服務領域向良種良法、精深加工、産銷對接、品牌打造等服務領域拓展,提升設施蔬菜、中藥材、芳香作物等特色經濟作物的服務水準;推進林果業社會化服務由良種嫁接、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等環節向機藝融合、機械採收、儲藏保鮮、災害防控等關鍵環節拓展;推進畜牧業社會化服務由政府購買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向畜牧業産前、産中、産後配套服務方面拓展。推動一般性生産技術服務向金融保險等配套服務延伸,向全程全面機械化、數字農業、市場資訊咨詢、風險預報預警等産前産後服務拓展。
為有效滿足農業多樣化服務需求,《意見》對創新服務機制作出要求。將農業生産托管作為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服務帶動型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方式,在家庭經營意願較強的地區,提供單環節、多環節社會化服務,逐步轉變小農經營方式,在農業勞動力轉移程度較高的地區,重點推廣全程農業生産托管,著力解決誰來種地的難題。
服務品質看全程
在各類服務主體間加強聯合、合作上,《意見》提出,推進資源整合。引導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以資本、人才、技術、裝備、管理等要素為紐帶,培育服務聯合體、聯盟、行業協會等新型組織,圍繞小農戶推廣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打造全産業鏈服務組織體係。
推進農業生産更大范圍服務資源整合,鼓勵市場主體建設多種類型的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圍繞培育發展農業全産業鏈重點鏈,提供農資供應、技術整合、農機作業、倉儲物流、農産品行銷等服務。擴面升級村級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和畜牧獸醫站,為農民提供郵政、物流、通信、電商、供銷、保險等為一體的便民綜合服務。
《意見》明確了支援政策。鼓勵各地利用財政涉農資金,支援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動落實對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物保護、農牧保險以及相關技術培訓業務免征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加強金融創新,支援地方銀行法人機構探索拓寬包括服務訂單、農業保單、農業設施、畜牧養殖生物資産在內的增信措施和抵(質)押物范圍,鼓勵創設支援農業生産托管的金融産品等。
《意見》還對服務品質作出明確規定,要將品質要求貫穿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全過程,加強服務品質監管和行業管理,嚴格服務標準和操作規范,優化市場環境,不斷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品質和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