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落實落細政策 把溫暖送進殘疾人家

作者: 任春香    來源: 新疆日報    日期: 2022-01-17

  2655名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救助與服務,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讓殘疾人生活更加便利,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讓更多殘疾人實現增收……新疆持續關愛幫扶殘疾人,出臺了一係列政策和措施,在不斷落實落細惠殘政策中,做好殘疾人康復救助、家庭無障礙改造以及就業培訓。

  “小耳朵”産生大變化

  “老師,想你,你坐火車來。”1月10日,疏勒縣5歲的小迪(化名)和自治區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的老師西熱娜依·艾克拜爾視頻通話。小迪是一名聽障兒童,放假10天來,老師不間斷地通過視頻教學繼續幫她進行康復訓練。看到女兒從過去不會説話到如今一口氣能説八九個字的句子,小迪的媽媽驚喜又欣慰。

  去年小迪接受了國家人工耳蝸項目救助,術後在自治區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免費接受康復訓練。“得知孩子先天性耳聾時,我感覺世界都是黑暗的,但現在有一束光照在我們頭上。”小迪的媽媽説。

  短短4個月的康復訓練,小迪的媽媽發現女兒語言進步飛快,性格從之前內向膽小怕見人,變得漸漸外向開朗。半年後小迪將和其他孩子一樣,進入幼兒園正常學習生活。

  一名殘疾兒童康復事關一個家庭的幸福和未來,2021年自治區全面落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中央、自治區投入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資金5396.3萬元,2021年1月至12月共為全區2655名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與服務。各縣(市、區)積極落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配套政策措施,擴大救助年齡范圍,提高康復救助標準,取消救助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實現殘疾兒童應救盡救。

  自治區殘聯康復部部長紀勇説,為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各相關負責人組成聯合調研組實地了解疑難問題,幫助基層開展工作,同時選派業務指導小組赴各地州市的基層殘疾兒童定點服務機構開展專業技術指導,提升康復機構服務能力,讓政策執行更有溫度。

  小改造解決大問題

  1月10日中午,家住烏魯木齊市五星南路的何存軍坐輪椅獨自外出。如今之所以能獨自外出,緣于家門口一條為他量身打造的殘疾人無障礙坡道。

  50歲的何存軍在20多年前因意外造成左腿截肢,他一直使用義肢,隨著年齡增長,他使用輪椅漸漸增多。去年他申請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後,施工人員根據實際情況為他定制改造方案。

  “我住一樓,樓道有點窄,為了不影響鄰居,施工人員測量評估後把我家窗戶打通成門,修建L型坡道,我自己就能出入。”他説。

  同樣感受到便利的還有阿克蘇市陽光裏小區的重度殘疾人黃曉英。去年,她的家裏通過地面平整、道路坡化、低位灶臺、房門改造、衛生間改造等各項舉措,生活各方面更便利。“改造後,我基本可以生活自理,家人也能安心去工作,自如進出後我還要讓自己重新融入社會。”她説。

  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圍繞居家生活“無障礙”這個中心,以“一戶一策”為原則,兼顧個性化和人性化需求,通過前期摸底篩查、入戶評估、政府採購、建設施工、完善檔案等環節,最大限度滿足殘疾人戶內活動和出行基本需求。

  自治區殘聯維權部部長朱明宏説,從2014年至今,中央、自治區累計投入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資金6455.95萬元,完成19714戶殘疾人家庭的無障礙改造,基本解決殘疾人出行、如廁等現實問題。自治區將加大資金投入,做好項目精細化管理,按照不同類別殘疾人需求設計改造方案,把惠民工程辦成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

  零基礎學會大本事

  再過一個多月,吐魯番市高昌區的沙比提江·沙塔爾就滿18歲了,先天性失明的他收獲了一份最好的成人禮——經過一年盲人按摩培訓,他學成結業了。

  “我學得還不錯。”結業前他給父母打電話説。沙比提江從小就想學一門技能自食其力。去年3月,零基礎的他參加盲人按摩培訓,沒有上過學的他聽不懂課程。幾位老師手把手教他,將課程錄下來,方便他反覆收聽學習。

  “我在這裏學會了中醫推拿、按摩足療技術,學會了盲文,會用手機讀屏軟件,會盲用電腦,還學會寫字。”他説,培訓班不僅教會他生存技能,更讓他有了自信和夢想。

  自治區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主任蔡紅雁介紹,2021年該中心積極推動各項惠殘助殘政策落實落地,多種途徑促就業,千方百計穩就業。盲人就業面窄,為進一步促進盲人就業,通過師帶徒和定崗式培訓等實訓模式,提升就業培訓品質。

  蔡紅雁説,今年中心將繼續組織開展各類適合殘疾人從事的職業技能培訓,力爭使在就業年齡段、有勞動能力、有培訓需求和就業願望的殘疾人都能得到技能提升培訓。

[責任編輯:周倩]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69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