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9日電夢想接力30年:一個新疆小學速滑隊的冰雪之戀
新華社記者張鐘凱、張嘯誠、高晗
寒冬時節,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氣溫接近零下15攝氏度,位于縣城中心附近的青少年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的滑冰場上,一群少年在清晨陽光照耀下的冰面上飛馳。
來自昌吉市第七小學(以下簡稱昌吉七小)五年級的翟志彬身穿一件黑色長款羽絨服,在冰場上備戰昌吉州冰上傳統項目學校速度滑冰比賽。
跟此次參賽不少同學一樣,這是11歲的翟志彬第一次參加州級比賽。2019年翟志彬加入昌吉七小速滑隊,是這個新疆北部縣城小學速滑隊的第27批隊員。
翟志彬的教練是昌吉七小的體育老師王強和田麗。作為國家級速滑裁判,田麗在這群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30年前的影子。
1992年,昌吉七小速滑隊成立,當時五年級的田麗和王強是第一批速滑隊員。在課外活動並不豐富的年代,這種飄逸瀟灑的冰上運動吸引了不少學生關注,但是因為當時制冰和設備條件有限,訓練環境艱苦,最終堅持下來的滑冰隊員並不多,僅有十幾位。
那個時候,學校沒有塑膠跑道和制冰車,田麗和王強都對澆冰的辛苦記憶深刻。“當時的冰場澆冰是用臉盆一盆水一盆水把地基打出來,然後再用冰桶澆,都是教練員和學生自己澆冰。”田麗説。因為當時是土質操場,高低不平,甚至需要把操場圍擋起來防止撒上的水流走。
“雖然很辛苦,但是覺得滑冰很快樂,在教練和家人的支援下,就堅持了下來。”田麗説。
田麗和王強也是昌吉七小第一批走出去的專業速滑運動員。在速滑隊接受了四年的訓練後,田麗在1996年進入自治區體育運動學校進行滑冰訓練,跟隨兩位全國速滑冠軍提升速滑技能。
兩人都曾代表昌吉州參加自治區運動會並取得速滑金牌。田麗和王強畢業後,在2000年和2001年相繼被分配到母校昌吉七小,任體育老師,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帶隊訓練。
速度滑冰曾是新疆體育的傳統優勢項目,新疆速滑隊最早成立于1972年,在20世紀90年代初,新疆速滑成績斐然,涌現出戴軍、劉龑飛、趙志華等一批全國冠軍,戴軍和劉龑飛還曾代表中國參加過冬奧會。
田麗和王強也見證了過去20多年學校對于冰雪運動的重視。近年來學校每年都會投入冰上運動費,用于購置和更新比賽刀、連身服、油石、頭盔,滑輪、室內平滑器等,並進行冰場的澆灌和日常維護。另外,每年冬季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到天山天池、烏魯木齊南山、東北等速滑訓練基地進行集訓。
如今,田麗主要負責教研工作,王強主要負責一線訓練。“要想學會滑冰,先得學會摔跤。”這是王強在冰場上經常給學生們講的一句話。在王強看來,滑冰想要滑好,要看身體素質、耐力訓練以及堅強意志。“滑冰時天氣都很冷,還得自己磨刀、澆冰,你要這點苦都吃不下來,你就不要參加滑冰運動了。”
速滑已經成為昌吉七小的一項體育文化傳承。每年開學,學校體育老師會通過教研活動對全校新生進行速滑運動普及教育,介紹學校速滑運動的悠久歷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耳聞目睹,到三年級很多孩子們就開始滑輪滑,到四年級開始嘗試滑冰。從我們學校畢業的許多學生都有兩項體育技能:一項技能是輪滑,一項技能就是滑冰。”田麗説。
翟志彬在三年級加入了昌吉七小速滑隊,“覺得滑冰很刺激,我喜歡冰上‘飛’的那種感覺”。經過兩年訓練之後,翟志彬已經成為學校速滑隊的種子選手之一。
2021年,昌吉七小被授牌“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和“校園冰雪運動特色校”。在剛進學校的左側建築墻壁上,貼著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口號下面貼滿了各種冰雪運動圖案。
在昌吉七小操場觀禮臺下的儲藏室裏,珍藏著昌吉七小速滑隊自1992年組建至今獲得的500多枚獎牌,不同形制和設計的獎牌挂滿了整個屋子。此次昌吉州冰上傳統項目學校速度滑冰比賽上,昌吉七小代表隊斬獲多枚獎牌。翟志彬奪得小學組500米速滑項目第四名。
作為兩名速滑老將,田麗和王強也有小小的遺憾:速滑隊的獎牌裏還差幾塊全國性和世界性的獎牌。“希望在冰雪運動大發展的東風下,孩子們能夠在速滑運動上‘滑’得更遠,滑出一個全國冠軍,甚至是世界冠軍。”王強説。(參與採寫:馬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