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綠了東天山 富了農牧民

作者: 王永飛    來源: 新疆日報    日期: 2021-11-26

  “昔日‘板寸頭’,今日‘披肩發’。”11月19日,哈密市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陳波拿出視頻和照片,一邊向記者展示喀爾裏克冰川保護取得的實效,一邊形象地比喻道。

  記者從畫面中看到,昔日的喀爾裏克冰川周邊草原斑駁枯黃,牧民的木屋破爛不堪;如今整個山川樹木蔥蘢,讓人心曠神怡。

  冰川告急

  “東天山是哈密市70萬各族群眾的生態屏障,位于東天山的喀爾裏克冰川則是哈密市最主要的生産生活用水來源。”陳波説。

  曾幾何時,無序開礦、過度放牧讓喀爾裏克冰川傷痕累累。“松樹幼苗剛長出來就被牛羊啃了,草長得如男人的板寸頭。”陳波説。

  熱依木尼亞孜·司馬義原是哈密市伊州區天山鄉板房溝村牧民。“我們村的夏草場離冰川近,算是哈密最好的草場了,整個夏天草場被牛羊啃得地皮都露出來了。”他説。

  根據哈密水利部門監測,喀爾裏克冰川的雪線呈逐年上升態勢。如果再不治理,哈密市用水將出現危機。2019年,哈密市啟動東天山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對喀爾裏克冰川核心區57.2萬畝草場實施禁牧。

  從此,喀爾裏克冰川周邊草原的面貌煥然一新。

  生態復蘇

  實施禁牧之後,熱依木尼亞孜進入天山鄉板房溝林業和草原管護站工作,當了管護站站長,他是喀爾裏克冰川周邊草原生態修復的見證者。

  “現在的野生動物太多了,我們巡邏時經常看到野豬、北山羊、狼、馬鹿、雪豹、雪雞出沒,以前幾乎看不到野生動物。”熱依木尼亞孜説。

  在冰川周邊有11個管護站80位管護員,他們和熱依木尼亞孜一樣,以前都是牧民。“動物多了,為了保證安全,他們都是兩三人一起巡邏,決不允許單獨外出。”伊州區林業和草原局幹部肖開提·吐爾地説。

  説話間,肖開提·吐爾地拿出手機説:“你看,這是雪蓮。以前一露頭就被羊啃了。”記者從他的手機照片裏看到,石縫之間鑽出一株株雪蓮,翠綠的植株透出蓬勃的生命力。

  根據哈密市林業草原技術部門的監測,截至今年10月底,通過兩年多的生態保護與修復,草原綜合植被蓋度、草群平均高度、鮮草産量分別提高了2.5個百分點、117.9%和182.9%。

  水位回升

  在實施生態保護與修復過程中,43個礦區被關停,41處河湖“四亂”問題被整治。“礦産可以不開發,但水源必須保護好,哈密市林業和草原局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堅定堅決履行好生態衛士職責,把東天山的生態環境保護好,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陳波斬釘截鐵地説。

  “以前雪很少,今年明顯增多,雪線往下延展了十幾米。”肖開提·吐爾地説。

  從禁牧工程開始實施起,肖開提·吐爾地一直在現場負責項目的實施。休假時,他有時會路過石城子水庫和榆樹溝水庫。

  “這兩個水庫是伊州區生産生活用水來源,而水庫的水源就是喀爾裏克冰川。這兩年水庫的水位在逐漸上升。”肖開提·吐爾地説。

  哈密市民張有生家住哈密市供銷小區5樓,對供水的增加有著直觀的感受。“以前在夏天用水高峰期,水龍頭出水哩哩啦啦,熱水器都用不了,現在這種情況明顯減少了。”

  冰雪融水的增加減少了哈密市民對地下水的依賴,哈密市地下水位連續下降的趨勢得到了有效遏制。哈密市水利部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哈密市地下水位16年來首次實現恢復性增長,平均回升1.3釐米,局部區域最大回升1.15米。

  奔向幸福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解決好牧民的生活問題,是生態保護與修復的題中之意。”陳波説。

  自2019年起,哈密市財政每年拿出1300多萬元對牧民進行補貼,還為易地搬遷的牧民按戶分配了耕地,對具備條件的牧民進行了就業安置。

  採取小畜換大畜、散養換圈養、轉場代牧、品種改良、合作社托養等方式,哈密市妥善處置禁牧區近10萬頭(只)牲畜,做到“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收”。

  熱依木尼亞孜是受益牧民的典型代表,他在管護站當了站長,妻子也被安置在管護站附近的地震局監測點就業,兩人工資加起來近7000元。

  “我還養了20多頭牛、100多只羊。以前在山上,牛羊成活率低,一年也就能掙到萬把塊錢;現在牛羊成活率高了,還有保險,放心多了。工資收入、土地流轉收入、養殖收入、補貼收入……全部加起來,一年收入十來萬呢!”熱依木尼亞孜笑著説。

  像熱依木尼亞孜一樣,搬遷下來的牧民有的做起了小生意,有的打起了零工,有的當上了貨車司機,有的實現了安置就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實現了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責任編輯:杲均豐]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0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