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在昆明舉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上,來自新疆的“90後”女孩初雯雯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向全世界講述她保護野生動物的故事。雪山叢林裏的經年守護換來此刻臺上的高光閃耀,而故事的源頭,還得從滇池之畔拉回到烏倫古河流域。
初雯雯和她救助的鵝喉羚。(受訪者供圖)
和農牧民共建“河狸社區”
新疆富蘊縣喀拉布勒根鄉,雨後的烏倫古河在陽光下緩緩流淌,河兩岸的油葵給大地鍍上金色,遠處房檐低垂、炊煙升騰,白鷺、鸕鶿和黑鸛不時在灌木柳叢中飛起,在河灘上投下移動的影子。忽然,村民文提別汗急切的摩托車聲劃破了油畫般的寧靜。
文提別汗找到正在岸邊直播機房檢查設備的初雯雯:“我們家的葵花被河狸給啃了!”
扒拉開低垂的油葵,初雯雯和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的同事們鑽進文提別汗家的地裏,“這確實是河狸的齒痕,你們被咬了多少棵,到村裏登記,冬天我們賠你一車草,不要傷害它們。”
“汪——汪——”另一邊刺耳的犬吠聲傳來,初雯雯急了:“這狗不能養在這,寵物咬傷河狸,主人也得負刑事責任!”
喀拉布勒根在哈薩克語中意為“黑色河狸”,這裏生活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新河狸,目前在國內僅分布在烏倫古河流域,數量僅有600只左右。1994年出生的初雯雯是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的創始人,從2017年開始,她帶領協會的小夥伴們在阿爾泰山腳下成為河狸等珍稀野生動物的“衛士”。
初雯雯説:“我們要讓當地人有更好的發展,他們是和野生動物直接接觸的人,照顧好他們的利益,野生動物就能得到保護。”為了給野生動物“買單”,僅2020年,在各慈善基金會和粉絲們支援下,協會替河狸賠給村民價值15萬元的草料。
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副會長黃文博介紹,河狸是能改善生態環境的物種,它們要通過修水壩讓自己的巢穴入口保持在水面之下,水壩減緩了水的流速,水內養分得以聚集,能養活更多的藻類、魚類,之後水鳥就有了食物和棲息地,慢慢地河狸周圍就形成了一個小的生態環境。
初雯雯説,目前蒙新河狸只有42戶在自然保護區內,剩下的150戶左右在保護區之外。為了保護好河狸,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下了很大功夫。
除了替河狸“賠錢”,為了給河狸提供食物和建築材料,協會種下了40多萬株灌木柳,還在700多公里的烏倫古河流域動員了190戶和河狸朝夕相處的農牧民成為通訊員,新的河狸家族遷入或是有受傷的河狸,協會都能及時得到消息。過冬之時,牧民不能將牛羊放進河谷裏去。作為回報,協會為牧民銷售生態友好型羊肉,為他們提供臨時性的工作。
5年內,蒙新河狸的數量上升了20%。
蹲著,趴著,用野生動物的角度觀察自然
夕陽沉西,山嵐斂色,荒原染上暖色調,初雯雯帶著同事們順著阿勒泰山的山溝爬上山脊,檢查調試監測野生動物的紅外相機。大家一陣驚呼,相機裏清晰地記錄了一只雪豹造訪的身影。初雯雯説:“這是一個月前拍到的,離城市就幾公里,説明這裏的環境在變好!”
初雯雯另一個身份是野生動物攝影師。7歲的時候,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爸爸給她買了第一臺單眼相機,從此她跟著爸爸的團隊翻山越嶺、過河穿林。在別的孩子忙著背古詩詞的時候,初雯雯背著相機行走在卡拉麥裏平原、額爾齊斯河和科克森山裏,一邊撒歡一邊努力記住每種動植物的名字。
“有時候拍一張照片要在雪地裏蹲上一整天。”初雯雯講述自己拍攝野生動物的訣竅:“你要放低自己的姿態,平視甚至低于它,它才會展示最自然最本真的一面,你要帶著一個三腳架它就會覺得是一桿槍。”
剛加入團隊20多天的李佳原本在廣州長隆工作,她是一名馴獸師,訓練火烈鳥和金剛鸚鵡,教給它們各種人類語境中的技巧。在協會的救助中心她繼續和鳥打交道,每天花很多時間蹲在籠子裏手寫工作日志,同樣與鳥類為伴,李佳完全換了一種工作視角。
李佳給黃爪隼的工作日志裏寫道:“中午曬了半個小時太陽,它還自己跳進水盆裏泡了個澡,之後就站在陽光中晾曬翅膀……”
帶著對自然的尊重和對生命的敬畏,初雯雯和同事們小心翼翼地做著“幕後英雄”,黃文博説:“保護河狸這麼多年,它們幾乎沒見過我們。”
為了更好地監測河狸的生存環境,初雯雯和小夥伴們在2019年9月試水了野生動物直播。“我們選同一窩河狸,分別用不見光、紅外光、白光記錄它們的行動頻次,發現河狸的行動沒有受到影響。”試驗後,團隊架設了3個監控攝像頭,視頻數據實時回傳,向全國各地的網民們展示河狸如何生活,也吸引更多粉絲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粉絲們充當起“雲野生動物攝影師”,分時認領監測時段,記錄下畫面中出現的動物。
初雯雯介紹:“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河狸方舟項目,給河狸做完整的數據庫,190個河狸家族每個門口都放上紅外相機,把全物種都檢測下來。”
帶著親生娃看到了“野生娃”
三只鵝喉羚在咕嘟咕嘟地吃奶,一只水貂在旁邊的水管裏鑽來鑽去,貓頭鷹瞪大銅鈴般的雙眼靈活地轉動脖子……在阿爾泰山支脈的山腰上,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集結了各種被救助的珍稀物種。
初雯雯自嘲,協會的一切都很“散裝”。為節約成本,協會設在一個帶院子的毛坯房裏,小夥伴們自己撿來鋼筋鋼管,焊接樓梯。中華環保基金會贈送了投影儀,當地醫院捐贈了手術床以便轉運動物,文旅局送來了辦公的桌椅板凳。工作人員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粉絲”,短短5年,參與到河狸等野生動物保護項目的網友達到380萬人。協會的全網粉絲150多萬,大部分是“90後”。
網友“西林小姐姐”是一位志願者,她帶著女兒來到阿勒泰,和工作人員一塊爬山給雪豹放相機,為河狸種樹,和女兒在自然保護協會度過了3歲生日。“我帶著親生娃看到了‘野生娃’。”“西林小姐姐”説。
黃鵬原本在深圳當程式員,在這裏工作了兩年多。初雯雯説:“這也是自然保護行業有希望的表現,把有熱度的行業的人都吸引來了。”
剛進團隊的王大鵬原本在山東德州開麵包店:“剛來的時候一遇上求助電話就非常興奮,現在逐漸多了一份敬畏之心,一般這些電話背後,動物都會傷得很重,害怕接到這種電話。”
《河狸搬遷選址調查表格》《野生動物救助操作手冊》……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的電腦裏,有很多這樣的表格,每一次救助和調查,他們都會將表格更新完善。
初雯雯説:“我們希望將自己的保護組合拳做成一套工具包,分享給林草局和非政府組織,讓他們根據情況調整,救助更多野生動物。”
探索、總結、共用……初雯雯團隊的付出和守護通過互聯網持續傳播,野生動物保護獲得更多社會關注和捐贈。在當地,一座規劃完善的野生動物救助站正在施工,更多受傷的野生動物將在“新家”得到專業救治和野放訓練。
黃昏中的富蘊縣城,光影豐富而深沉,兩只雄鷹展翅掠過,飛向高遠天空。(記者:張研、周生斌、沙達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