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嚴守紅線底線 留住美麗鄉愁

作者: 曹華    來源: 新疆日報    日期: 2021-10-26

  在新疆遼闊大地上,愛綠植綠護綠正成為人們踐行生態文明的一種自覺,樹多了、水清了、家鄉綠了,生態文明建設呈現勃勃生機。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聚焦總目標,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持續開展水生態修復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過去五年,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新疆嚴守紅線底線,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天藍地綠水更清,美麗新疆建設取得新成效,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最嚴制度守住綠水青山

  金秋十月,輪臺縣塔裏木胡楊林國家森林公園美景如畫,夕陽西下,金色胡楊與湖泊、藍天、水鳥交織成一幅美麗畫卷。

  “得益于塔裏木河持續不斷的生態輸水,兩岸的胡楊林長勢越來越好,一些枯黃的樹幹長出了新葉,綠色越來越多,越來越密。”在輪臺縣林業部門工作了40年的護林員王香保説。

  近年來,新疆不斷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係建設,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嚴禁“三高”項目進新疆、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讓紅線底線真正具有剛性約束,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過去五年,我們認真落實自治區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了塔裏木河用水總量管理指標體係,嚴格取水許可審批,通過一係列舉措,塔裏木河流域用水總量連續下降,提前十年達到地表水用水總量控制指標。”自治區塔裏木河流域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張強代表説。

  水資源總量控制,為生態補水提供了保障。近年來,塔裏木河全流域實施胡楊林區生態補水,累計輸水78.5億立方米,年均淹灌胡楊林面積285萬畝、影響面積622萬畝,使受水區域天然植被長勢明顯好轉,地下水得到有效補給,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在阿勒泰地區,當地相繼啟動實施濕地保護、瀕危物種保護、河谷林地封育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使各類生態係統功能有了明顯提升。

  “保護好環境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加強自然保護地的建設和管理,持續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使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與自然生態顯著改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種群數量穩步增長。”富蘊縣委書記劉成代表説。

  底線思維築牢生態屏障

  “生態文明建設要有紅線底線思維,因為生態係統一旦破壞,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我們不能只考慮經濟發展而忽視生態保護,每個人都應該有對生態紅線底線的敬畏,只有從心裏真正認識到生態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嚴守生態紅線底線,保護好我們的家園。”阿克蘇地區林業發展保障中心規劃科科長張志軍代表説。

  張志軍代表介紹,阿克蘇地區持續實施三十多年的柯柯牙綠化工程,就是不斷守住生態紅線底線實現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典型案例。過去三十多年,柯柯牙綠化工程栽下了4850萬株各類林木,將荒灘戈壁建設成一望無垠的綠色森林,森林覆蓋率由1986年的8%提高到如今的73%。現在,柯柯牙周邊相繼建成農家樂56家,形成採摘、垂釣休閒、農家餐飲等多個旅遊休閒品牌,年均接待遊客120萬人次。

  “自治區提出嚴禁‘三高’項目進新疆,我們堅決貫徹落實,沒有一家這樣的企業進入皮山縣。同時,我們積極調整産業結構,發展現代化的種植養殖業,守住水資源紅線,避免土地盲目開發,將現有的水資源利用好,保證原有生態不受破壞。”皮山縣委書記馮武年代表説。

  這幾年,皮山縣依靠龍頭企業帶動群眾增收。目前,皮山縣布局了600萬只鵝、900萬只兔、3.9萬頭驢、18萬只多胎羊等主導産業,受益群眾達4.9萬余人。

  生態建設增進民生福祉

  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美麗鄉愁。

  隨著我區各地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家鄉變美了,各族群眾生活環境更宜居。

  在賽裏木湖,當地漁業企業採用“人放天養”模式,每年往湖中投放1000多萬尾高白鮭魚苗,得益于純凈、無污染的水質,加之當地對賽裏木湖周邊環境的保護,高白鮭有了更為舒適的生長環境,高白鮭年産量達500噸。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指出,這五年,各族群眾呼吸上了更加新鮮的空氣、喝上了更加幹凈的水、吃上了更加放心的食物、生活在了更加宜居的環境中。這讓我倍感驕傲和自豪,因為這就是過去五年博州40多萬群眾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環境監測站副站長辛紅雲代表説。

  監測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博爾塔拉河、精河、大河沿子河監測的10個斷面中,Ⅰ—Ⅲ類水質達到100%;賽裏木湖水質達到Ⅱ類,水質為優;城鎮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良好的生態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2019年,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二師啟動頭屯河沿岸綜合整治項目,通過實施水、草、林、土壤等全方位生態整治,打造了一個大型生態綠地建設項目——頭屯河谷森林公園。目前,頭屯河谷新增綠化面積1萬余畝,栽種300萬株樹木、150余種植物,形成了萬畝綠心、千畝花海的“城市綠肺”景觀,成為烏昌兩地各族群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經過生態治理,如今的頭屯河已成為烏昌兩地各族群眾的幸福河、文化河、生態河,這裏每周都會有各類文化旅遊活動和體育賽事,帶動了兩岸産業發展,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兵團第十二師黨委書記、政委,烏魯木齊市委常委王炳炬代表説。

[責任編輯:杲均豐]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9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