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再闖新路看西部 接續奮鬥開新局——習近平總書記謀劃推動西部大開發譜寫新篇章

作者: 王磊 孫奕 劉夏村 許晉豫    來源: 新華網    日期: 2021-10-25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再闖新路看西部 接續奮鬥開新局——習近平總書記謀劃推動西部大開發譜寫新篇章

  新華社記者:王磊 孫奕 劉夏村 許晉豫

  中國西部地區地域廣闊,關乎國家總體發展。經略西部地區、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謀劃的大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西部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赴西部省份考察20多次,深入基層邊疆一線,發表係列重要講話,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把脈定向。

  5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重大能源工程相繼竣工、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一個更加美麗、更加開放、更具活力的中國西部,正在新起點上乘勢開創高品質發展新格局、書寫區域協調發展新篇章。

  鞏固脫貧成就 不斷釋放持續發展新動能

  “以前外出要翻過幾十米高的‘手扒岩’懸崖。因為危險,有的村民兩三年難得出門。”基礎設施的改善,讓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村民感慨萬千。如今,這個烏江邊上的“懸崖村”早已通了出山路,迎來鄉村振興新圖景。

  西部地區是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全部位于西部。伴隨著今年中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西部地區圓滿交出脫貧攻堅答卷:2012年以來,西部地區5086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56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實現小康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2021年春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調研時,專程來到化屋村。“我們還要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按照既定的目標踏踏實實走下去,把産業發展好,把鄉村建設得更好,創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總書記的一席話,贏得在場人群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窘境曾是西部地區民眾最深重的回憶。而今,西部地區人民群眾過上了好日子,踏上了新征程,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多年來對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牽挂與謀劃。

  “要適應形勢任務變化,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

  今年4月,在寧夏召開的全國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推進會,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對于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這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予以明確定位——黨中央著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決策。

  走過奮進歲月,見證滄桑巨變,開創嶄新氣象。

  看西部大地,一場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接力賽,正在火熱展開——

  一部熱播電視劇《山海情》,讓東西部協作的典范——寧夏閩寧鎮被全國觀眾熟知。20多年來,寧夏幹部群眾和福建援寧群體攜手讓“幹沙灘”變成了“金沙灘”,故事讓人動容和感慨。

  一度曾是戈壁荒灘的土地上建起現代化酒莊,人們學會網絡“直播”帶貨,農業等傳統産業正與綠色食品加工、文旅加速融合,脫貧地區內生發展動力持續提升……

  在俗稱小涼山的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近年來正通過滬滇合作、科技支撐、企業帶動,打造滇西北最大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把馬鈴薯從“救命薯”變成“致富薯”,産業振興的潛力不斷釋放。

  看西部大地,一場以科技創新孕育新動能的大文章,正在精彩起筆——

  在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投入運營及在建的重點數據中心已達23個;寧夏中衛市的西部雲基地已建成6個超大型數據中心;累計近6000家各類數字經濟企業在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注冊;四川宣布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存儲谷”……

  近年來,西部地區結合自身優勢,推動傳統産業向中高端升級,並進一步培育發展特色産業;清潔能源、大數據、數字經濟産業等新經濟蓬勃發展,孕育發展新動能。

  堅持生態優先 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西部生態環境問題不僅關係著西部地區,更關係全國,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

  “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高品質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剛性約束”“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西部省份考察調研時,始終強調生態保護,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一以貫之。

  多年來,西部地區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到突出重要位置,深入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區累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超過1.37億畝,森林覆蓋率超過19.3%。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今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省米脂縣高西溝村,了解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在高西溝村的一處山頭上,總書記舉目凝望。秋日的藍天白雲下,黃土高原的溝溝峁峁正披著綠裝,一派生機盎然。

  從溝壑縱深的黃土高原,到雄肆蒼茫的青藏高原,再到色彩斑斕的雲貴高原,綠色正成為西部地區發展的底色。

  在西藏,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已達60.8萬平方公里,全自治區一半的區域都被列入最嚴格的保護范圍;在貴州,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全省共劃定1332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單元,精準開展生態保護;在青海,生態補償制度推動牧民群眾從生態的利用者變成生態的守護者;在寧夏,每5度電中就有1度是新能源電力,越來越多的綠電通過“西電東送”通道輸送到全國多地……

  山野綠起來了、百姓腰包鼓起來了,西部大地孕育著勃勃生機。

  發揮比較優勢 以更高水準開放開創新格局

  10月11日淩晨2時,伴隨汽笛鳴響,首列“上海號”中歐班列從阿拉山口口岸出境,自中國上海裝車的服裝鞋帽、汽車配件、精密儀器,經此發往德國漢堡,這標誌著經新疆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的中歐班列線路已達60條。

  作為我國距離歐盟最近的鐵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高效運作,成為中國西部地區拓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縮影。

  “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把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道出對中國西部地區開放發展的重視。

  2020年西部地區進出口總額2.95萬億元,是1999年的26倍;西部地區中歐班列開行7000多列,約佔全國總數59%;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中老鐵路等跨境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中外合作産業園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開放平臺持續發力……

  立足新時代,面向新征程。中國西部地區正從一度較為封閉的“末梢”,走向越來越開放的“前沿”。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公布,旨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品質發展的新格局。同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級重磅規劃的疊加,讓中國西部呈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為全國首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不靠邊不靠海”的寧夏已連續舉辦5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今年8月圓滿落幕的第五屆中阿博覽會上,總計簽約成果達277個。

  中阿博覽會為企業帶來“大商機”,折射出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正如寧夏博覽局副局長張利偉所説:“中阿博覽會在寧夏舉辦,但它不只屬于寧夏,它是中國各省區市面向阿拉伯國家、面向世界的開放平臺。”

  同比增長6.1%!今年上半年,我國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的這一成績單,在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顯得成色十足。

  乘勢而上,接續奮鬥。

  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西部大開發的征程上正凝聚起強大合力,迎來更有作為的廣闊未來。

  (參與記者:李黔渝、張研、董博婷、顧煜、胡旭、周凱、王銘禹、徐海濤、安路蒙、浦超)

[責任編輯:杲均豐]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9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