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勤學勤業新南疆

作者: 丁建剛 孫哲    來源: 《瞭望》    日期: 2021-10-11

2020年5月18日,新疆和田縣塔瓦庫勒鄉巴克墩小學,支教老師馬坤和學生們在一起 王菲攝

  ◇截至去年底,新疆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初中階段適齡少年凈入學率達99.7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8.82%

  ◇22歲的阿裏木江·卡迪爾當下最得意的事,莫過于他的每月收入超過了父親,他也由此成為家中名副其實的頂梁柱

  ◇長期駐村住戶的于田縣幹部張磊發現,隨著就學、就業情況的改變,南疆鄉村熱鬧的時間點也悄然變了:早晚越來越熱鬧,中午反倒冷清了

  大漠胡楊,綠洲人家,絲路遺址……天山以南的塔裏木盆地,自然風光令人向往。勤學、勤業,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南疆鄉親近年來的嶄新精神面貌,更令人印象深刻。

  適齡兒童人人上學,沒有了失學之憂和輟學之痛,家家戶戶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幾乎人人就業,南疆鄉村慣見的蹲墻根曬太陽、整日無所事事的場景一去不復返。

  一個個生動的發展故事,見證著南疆社會發展歷史性的深刻變化。

  “小巴郎”都是讀書郎

  曾經一段時間,南疆鄉村裏光著腳、塵土滿面的孩子隨處可見。如今,這樣的情形幾乎消失。

  新疆的深秋分外美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乘車行駛在南疆鄉村公路上,所到之處家家戶戶院落寧靜,村民們或在田間勞動,或在鄰近工廠工作。來到和田地區和田縣布扎克鄉庫木村幼兒園,操場上熱鬧的聲浪撲面而來,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歡快地玩滑梯、跳蹦床。

  “家長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幼兒園為他們解決了後顧之憂,父母們都很放心。”園長阿爾孜古麗·阿力木説,幼兒園共有240個孩子,14名專職教師。學校按照健康、社會、語言、藝術和科學設置課程,孩子們還可享受到免費的早餐和午餐。

  近年來,南疆四地州持續推進農村學前三年免費教育,鞏固義務教育成果,實現農村幼兒園應建盡建、4歲至6歲學前兒童“應入盡入”,像庫木村幼兒園這樣的校舍和師資配備已成為南疆鄉鎮的標配。

  此外,國家以南疆四地州為重點,不斷加大對邊遠、貧困地區的政策和資金支援力度,啟動農村寄宿學校工程、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教育扶貧舉措、特崗教師計劃、對口援疆省市教育援助等一係列教育惠民舉措,幫助當地提升軟硬體,為南疆深度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發展托底,改變了數百萬南疆少數民族學生的命運。

  去年10月,和田市朝陽教學園區建成並投入使用。園區整合了和田多所小學、中學,成為該地區規模最大的一貫制教育産業園區。走進初中部校區可以看到,教室寬敞明亮,宿舍幹凈整潔。由于學校提供了完善的住宿條件,剛升入初三的圖瑪日斯·艾爾肯和大多數同學一樣選擇了住校,將更多精力投入學業之中。“我的家鄉緊鄰沙漠,未來我想報考廈門大學,去海邊生活學習。”圖瑪日斯對記者説。

  在維吾爾語中,男孩子被稱為“巴郎”,女孩子則是“克孜巴郎”。像圖瑪日斯一樣,南疆少年兒童如今人人都是讀書郎。

  截至去年底,新疆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初中階段適齡少年凈入學率達99.7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8.82%,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因貧失學輟學實現動態清零,義務教育階段有學上、上得起學的目標全面實現,南疆地區全面落實從學前到高中階段15年免費教育,教育發展接近全區平均水準。

  “小巴郎”人人讀書,從“有學上”到“上好學”,這一切得來並不容易。

  2016年以來,全區累計落實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資金198.4億元,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校舍面積647萬平方米,其中南疆四地州就有415萬平方米。全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得到大幅改善,目前全區義務教育學校全部接入互聯網,信息化水準大幅提升,疫情期間實現了“停課不停學”。

  針對南疆地區相對貧困的現實,新疆還建立了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實行免學雜費、課本費、住宿費,補貼夥食費、校服費,實現對貧困學生的精準識別、精準資助。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動態跟蹤受資助學生就學、資助情況,做到“實時監測、即時預警、未返即防”,確保每個孩子不因貧困而失學。

  行走在南疆鄉村可以看到,這裏的校舍就是名副其實的最美建築。記者所到之處,不少維吾爾鄉親發自內心地表達感激之情,他們切身體會到,國家和對口援疆省市的傾力支援,讓每個家庭和孩子都充滿希望。

  老裁縫走上流水線

  在和田地區洛浦縣鐵熱克艾日克村,老裁縫麥合木提尼亞孜·扎克爾,進入離家不遠的服裝廠,成為流水線上的一名工人。因為手藝好,廠裏還給他分配了學徒,讓他指導剛招聘的女工。

  老裁縫走上工業流水線,正是南疆發展産業促進就業的生動例證。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五年間新疆城鎮累計新增就業233萬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1433萬人次,南疆四地州提前完成3年10萬貧困人口就業計劃。

  在推動南疆發展的規劃藍圖上,新疆計劃通過發展紡織服裝、電子加工等産業,為和田、喀什等地創造超過100萬個就業崗位。隨著各項扶持政策到位,越來越多的南疆農民走出家門,就地就近就業或進城務工,不僅增加了收入,還開闊了眼界。

  在內地省市對口支援下,南疆地區的企業和工廠多了起來,為了吸納很少出遠門的少數民族居民,一些企業把加工、裝配車間設在村莊,方便婦女就近打工。記者從和田地委了解到,短短幾年間,當地七八萬人進入企業務工,其中60%以上是婦女。

  鄉村振興,核心在人,重點在青年。22歲的阿裏木江·卡迪爾當下最得意的事,莫過于他的每月收入超過了父親。他由此成為了家中名副其實的頂梁柱。去年,在和田地區墨玉縣喀爾賽鎮鐵熱木村“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隊的支援下,中專畢業的阿裏木江來到新疆美比特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産業工人。

  公司為員工提供免費食宿,這讓阿裏木江沒有了後顧之憂,很快便掌握了工序要領。踏實勤奮的他被任命為肉雞部切件班長,每月收入4100元。“有了穩定的工作,我現在很踏實。”阿裏木江説。

  記者在阿克蘇、和田等地走訪發現,一年來各地持續加大就業惠民政策力度,幫助不少像阿裏木江一樣剛走出校門的青年就業創業。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新疆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5.62萬人,全區就業總人數超過1300萬人,高校應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達到90%。

  為了幫助年輕人在家門口就業,南疆各地充分挖掘鄉村特色優勢。

  阿克蘇地區溫宿縣柯柯牙鎮塔格拉克村距離邊境僅60公里,巍峨的天山托木爾峰下,蜿蜒的柏油路通向雲霧繚繞的山間,兩旁別具風格的民宿錯落有致。阿克蘇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通過短視頻宣傳推介,在當地打造“歸園田居·塔村”高山鄉村生態旅遊品牌,昔日的貧困村如今變身網紅旅遊村。

  看到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疆農業大學畢業生阿依古麗·色買提回到家鄉與父母一起開辦了農家樂。“以前村裏啥也沒有,年輕人就算想留下也沒有合適的工作。開展生態旅遊後,遊客越來越多,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阿依古麗説。

  今年1~9月,塔格拉克村共接待遊客19.65萬人次,旅遊收入2740萬元,全村每人平均增收超過2萬元。

  每個村莊都在喧鬧中醒來

  因為長期駐村住戶,于田縣幹部張磊敏銳地發現,隨著就學、就業情況的改變,南疆鄉村熱鬧的時間點也悄然變了:早晚越來越熱鬧,中午反倒冷清了。

  清晨,每個村莊都在喧鬧中醒來。所有適齡青少年全部入學,家家戶戶早起做飯,再送孩子到學校。有些結伴的小孩子一路嬉戲而行,笑聲灑落在村裏。

  隨著一批扶貧企業和扶貧車間相繼建成,過去閒在家裏的婦女紛紛進廠務工。每天早晨,忙完孩子的早飯,她們會騎上電動車,輕快地奔向廠區。記者在和田縣巴格其鎮巴扎博依村看到,清晨的村道上,五顏六色的電動車排成長長的一列行進,頭盔下的一張張笑臉,構成如今南疆鄉村特有的畫面。

  而過去,南疆鄉村的“熱點”多出現在中午。日上三竿,村民才會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蹲在樹下或墻根下説笑。中午一過,太陽明晃晃地照射下來,村民們又紛紛躲回家裏。

  鄉村“熱點”時間的遷移,是南疆社會變化的一個側面。

  就學、就業全覆蓋和相互銜接,為南疆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了廣闊空間。作為中國人口增長最快、年輕群體較多的南疆地區,青少年全面接受教育、新生勞動力充分就業,不僅有利于個體和家庭,也為高品質發展夯實人力基礎。

  兩個全覆蓋為鞏固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創造了條件。在政府的引導支援下,一批南疆特色優勢産業加快發展,産業布局和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受益人口持續增多。

  南疆青少年人人上學和越來越多婦女務工掙錢,文明新風進村入戶,有力對衝了宗教極端主義的侵蝕,孩子不進學校、婦女不出家門的禁錮被徹底打破,追求現代文明生活成為新時尚。

  “如今的南疆年輕群體人人有學上、個個有工作,用心培養好年輕一代,就是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徑。”一名南疆基層幹部告訴記者,南疆青少年兒童群體人數眾多,有效解決就學和就業問題,正是立足長遠解決南疆的發展問題。

  如今的南疆,一係列惠民政策的實施,為各族勞動者暢通了奮鬥成功的渠道、搭設了人生出彩的舞臺,南疆群眾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呈現出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為邁向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周倩]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4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