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工作隊四處奔波 廣東醫院開啟綠色通道
“手術很順利!”9月30日16時20分,廣州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阿卜杜艾尼·馬木提被推出手術室。聽到醫生的話,一直在手術室外等候的媽媽妮薩古麗·麥麥提喜極而泣。
阿卜杜艾尼今年14歲,家在喀什地區疏勒縣英阿瓦提鄉托普恰克村。從6歲那年起,他的視力便一年不如一年。後來,左眼只能看見一些模糊的輪廓,右眼完全失明。
“媽媽經常一個人偷偷哭,我很難過,只能安慰媽媽説沒關係。”阿卜杜艾尼説,他這樣勸媽媽,可自己也不知道眼睛能不能治好。
2017年,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駐托普恰克村“訪惠聚”工作隊了解到此事後,阿卜杜艾尼的眼睛就成了工作隊所有隊員的“心事”。他們帶着孩子四處奔走求醫,後來廣東援疆專家給出結論:必須移植眼角膜。可由於難以找到合適的配型,手術一拖再拖。
今年9月,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得知阿卜杜艾尼的情況後非常重視,決定為他開啟綠色通道,從眼庫中調取適合的眼角膜。
9月27日,阿卜杜艾尼和媽媽在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安輝等人的陪同下,前往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就診。
很快,醫院為阿卜杜艾尼找到了適合的眼角膜,並把角膜移植手術時間定在9月30日下午。角膜病科主任黃挺親自為孩子做手術。
“眼睛好了,我最想看到媽媽的笑臉。”手術前,阿卜杜艾尼認真地説。
9月30日15時15分,阿卜杜艾尼被推進手術室。安輝和妮薩古麗一起守候在門外,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
“阿卜杜艾尼·馬木提的家屬!”16時20分,聽到護士聲音,安輝三步並作兩步衝到跟前,阿卜杜艾尼右眼包着紗布,微微睜了睜左眼,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此刻,妮薩古麗竟站在原地,眼淚撲簌簌流下來。“真不知道該説什麼好,謝謝這麼多好人,給了我們這個普通家庭這麼多的幫助,我們永遠忘不了!”妮薩古麗哽咽着説。
“孩子病情危急,手術不能再等。這些年來,我們醫院有許多醫生到喀什開展援疆工作,和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感情。能為新疆的鄉親們做些事,我們很開心!”黃挺説。
19時,輸液後的阿卜杜艾尼喝下一碗白粥,看上去精神了許多。經過3次復查後,他將返回家鄉,等條件成熟後再來進行另一隻眼睛的角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