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好生態帶來好日子

作者: 劉毅    來源: 新疆日報    日期: 2021-10-01

  傳統的草原畜牧業和現代化的農區畜牧業有哪些不同?近年來,呼圖壁縣石梯子哈薩克族鄉白楊河村牧民巧偉·努爾哈孜依工作和生活的變化,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9月底,原本是牧民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忐忑的時候,夏牧場的放牧即將結束,牧民通常會抓緊時間收割牧草,為牛羊過冬做準備。如果趕上雨水少的年份,自然生長的牧草難以滿足牛羊過冬所需,補給牧草就成為冬季牧民最擔心的問題。

  如今,巧偉再也不用擔心。最近,本應在夏牧場忙碌的他早早回到村裏,一頭扎進農田忙著收割玉米、壓青貯飼料。飼草料營養配比科學,能幫助牛羊多長肉,實現順利越冬。

  “家裏已經準備了100噸青貯飼料,可以滿足50頭牛越冬需要,多余的還可以賣給別人,增加收入。”巧偉説,等過些日子玉米成熟了,再補充一些秸稈和玉米籽,牲畜過冬就沒問題了。

  從小跟著父親遊牧的巧偉,過去從沒想過牧民的生活能像今天這樣幸福。“這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幫助我們科學生産,實現增收致富。”巧偉説,生活的改善緣于畜牧業生産方式的變化。過去,一家人全年輾轉于不同牧場,經常人困馬乏。尤其到了冬天,遇到飼草料不足和極端天氣,經常出現牲畜減産情況,到頭來是白忙活。雖然在不斷地輪牧,但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牧場的草經常短缺,限制了發展。

  後來,巧偉一家響應政府號召,搬遷到白楊河村,開始了半定居半放牧的生活。每年春夏季在外放牧,秋冬季在家發展畜牧業,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好。那些因過度放牧被牛羊啃禿的牧場,也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如今生態已得到明顯修復,幾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了。

  2011年起,國家全面啟動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對實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的牧民給予補助和獎勵。根據草場承載能力核定科學的載畜量,巧偉對自家的天然牧場實施了草畜平衡管理,全家人每年可享受1.3萬元補助。

  “我們不僅建起了新房子,還獲得了統一分配的耕地,用于飼草料種植生産。”巧偉説,在技術人員和有經驗農戶的幫助下,他學會了青貯玉米種植等技術,解決了冬季圈養牲畜的飼草料問題,預計今年家裏養殖業收入能達到20萬元以上。

[責任編輯:杲均豐]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2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