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豐收的喜悅徐徐鋪陳在廣袤大地上。在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一幅“科技+生態”的豐收圖景,勾勒出獨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作為南京市“含農量”最高的板塊,浦口區依託豐富的科研資源和生態優勢,探索出一條“生態興農”的豐收之路。
浦口區永寧街道的青蝦喜獲豐收
科技賦能農業,創新驅動豐收路
9月,浦口區永寧街道的青蝦迎來了收穫季。養殖池邊,看著外殼微透、肉質飽滿的青蝦,養殖戶老李樂得合不攏嘴。老李説,每年8月到10月是青蝦大量上市的季節,他們會集中進行青蝦的捕撈和銷售。以前只是線下銷售,現在永寧青蝦“跳”進了直播間,通過直播帶貨走向全國。
近年來,浦口區通過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生態農業等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全面提升農業生産力和農産品附加值。浦口區的“農業硅谷”——南京國家農創中心正是這種創新驅動的標誌性項目。作為國家級數字鄉村建設試點,農創中心通過整合多方資源,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助力農民增收。
依託農創中心的技術優勢,浦口區通過“互聯網+”模式,將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推動農業産業鏈延伸。
浦口區橋林街道蘭花塘高標準農田
踐行“兩山”理論,探索生態興農的浦口模式
浦口區立足“一山兩水”的自然基底,積極貫徹“兩山+雙碳”理念,通過生態治理和生態修復,將生態優勢轉化為富民資源。
9月中旬,在浦口區橋林街道蘭花塘高標準農田內,綠油油的水稻苗已開始抽穗。據介紹,這裡曾是一片低産田,浦口區政府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出一個集農業生産、農田觀光、農業科普、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項目總面積達4248畝,通過大規模整理,農田空間布局得到優化,並採用高效節水灌溉配套智能化控制系統,提高灌溉效率和農作物産量。同時又通過田園景觀的打造,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創新形成“都市微度假”這一發展模式,
長江岸邊,昔日塔吊林立,如今風景如畫
在長江岸線整治中,浦口區通過一系列生態保護措施,將昔日“十里造船帶”轉型為“春江十里風光帶”。這一轉變不僅恢復了長江的生態功能,還為沿岸居民提供了更宜居的環境和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通過“棄漁保豚”行動,積極保護長江江豚這一瀕危物種,成為長江生態保護的典範。
綠色金融助力,強勁生態農業的動力引擎
為推動生態農業的發展,浦口區創新推出“浦惠貸”金融産品,為中小微農業企業和農戶提供更便捷、更優惠的融資渠道。浦口區還積極推動普惠金融工作,引導企業在省綜合金融服務&&註冊,幫助指導企業使用南京市民營企業轉貸互助基金。
走進獲得全國首張“零碳鄉村”認證證書的九華村,一盞盞藍白相間的太陽能路燈筆直地佇立在道路兩旁,屋頂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源源不斷輸出電能。九華村是浦口區綠色金融助力生態農業的樣板。目前村內因地制宜推廣應用太陽能等綠色能源,採用先進農業技術進行農業生産,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加強綠色低碳管理等,不斷減少污染物及溫室氣體排放,提高碳資産的綜合經濟效益,形成了“綠色生産、綠色生活、綠色金融”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
浦口老山區域有兩千余種生物
文旅融合發展,拓寬生態興農的多元路徑
山水相依、城鄉深融的浦口區,依託老山、長江、滁河等自然資源,將生態農業與文化旅游有機結合,發展“生態保護型”全域旅游,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觀光旅游品牌。
老山區域生物物種高達兩千余種,利用這一天然優勢,浦口區不斷做強生態文明建設矩陣,挖掘“有氧經濟”,先後摘得“中國天然氧吧”“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中國旅游高質量發展區”“中國最美村鎮”等一系列金字招牌。在這裡,游客不僅可以在這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還能參與農事體驗,品嘗生態農産品,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一朵梔子花,滿村富裕香。”江浦街道響堂村以花為媒,深度挖掘特色生態農産品文化與商業價值,以文塑農、以農彰文,打造藝術稻田、梔子花田等體驗空間,引進潮牌,實現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依託文化賦能提升鄉村經濟附加值,引入互聯網思維打通線上銷售渠道,徹底打響“響堂計劃”。2021年11月,響堂村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
九華村村民在採摘茶葉
建設基礎設施,夯實生態農業的發展根基
在生態興農的過程中,浦口區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在農業基礎設施和環境基礎設施的提升方面。通過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農田灌溉條件,提升了農業生産效率。在環境基礎設施方面,不斷補齊短板,基本實現了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污水全收集,有效保護了農業生産環境。積極推進水域保護規劃編制和水域保護示範區建設試點,通過河湖管理的優化和深化,為農業生産提供了更加優良的水資源環境。
目前,浦口區優質農産品特色鮮明,水稻産業、蔬果、水産等齊頭並進,“曉橋”稻米、“西郊”蔬菜、“守興”西甜瓜、“樂水莊園”葡萄、“綠一”青蝦、“山貢蟹”等品牌已逐步打響,種業、畜禽、花木、茶葉等多點開花。
浦口區的生態興農實踐,既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成功實踐,也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探索。通過科技賦能、生態治理、綠色金融、文旅融合等多種手段,浦口區不僅實現了農業的豐收,更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可持續之路。(張本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