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農控股:十年“蝶變”,只為每一份豐收的盼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22 10:07:50
來源:中國農資傳媒

豐農控股:十年“蝶變”,只為每一份豐收的盼望

字體:

業務覆蓋國內18個省份、1000多萬農戶、超1億畝耕地……僅用十年,乘着數字化的浪潮,深圳市豐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大豐收農服&&從初創時的農資電商&&,已經發展成為集農資商城、智慧農業及生産託管於一體的農業服務&&。

今年恰逢豐農控股成立滿十年。儘管服務形態不斷變化,但作為農業服務領域的先行者,豐農控股始終保持讓種植戶持續盈利的初心,緊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抓住互聯網和科技的鑰匙扎根農業,走在國家現代農業服務的前沿,領跑現代農業服務賽道,守護每一份豐收的盼望。新的十年,豐農控股將繼續推動技術創新,努力打造數智化、信息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跨界融合,探路“互聯網+農業”

十年前,農資銷售渠道利益鏈過長,層層代理,農資産品價格高、假貨多等問題在市場上十分普遍,並制約傳統農業發展。恰逢此時,“互聯網+”遍地開花,並催生出眾多創新業態和商業模式,同樣也在農業領域結出了纍纍碩果,豐農控股便是其中之一。

豐農控股創始人閆子銅多年來一直關注農業投資領域,對農業行業有着深刻的理解,對其前景十分看好。同時為了破解當時傳統農業的痛點及農資領域的現狀,2014年他隨即與來自互聯網大廠、通信行業的其他幾位創始人一拍即合,集聚起了“大豐收”這個豐農控股最早的互聯網農業團隊。正是基於對互聯網的了解和對農業賽道的信心,這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選擇農業、相信農業,決心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模式創新,推動農業農村市場的數字化轉型。

自誕生之日起,豐農控股便緊隨國家農業政策脈絡,把握住“互聯網+農業”的革新潮流,創建了國內領先的大豐收農資電商&&,力圖以質量作為&&的生命線,開拓優質農資廠家,以線上農資銷售和技術諮詢服務破解農業産業鏈前端難題,從源頭杜絕假貨,希望借助互聯網升級改造農資流通環節,降低化肥、農藥等農資採購成本,讓農民多一份收益。

“農民不上網,為什麼要做農業互聯網?”這是大豐收創辦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難。彼時的農村觸網率很低,甚至很多人連電腦和智能手機都沒有用過,“互聯網+農業”概念尚未成型,一切只能摸着石頭過河。但是豐農控股要做的就是搶先投入農業賽道,做農業産業互聯網的“探路人”。豐農控股聯合創始人李佳俐介紹,豐農控股前期想盡辦法去解決農民不上網的問題,幫助農民連上網,逐個農資店拜訪;為打通種植戶之間的&&,創新提出代購員模式;把電腦搬到現場,搭建網絡,通過手把手教鄉親們下單、一個村一個村地跑線下等一系列方式,努力拉近了大豐收與農戶之間的距離,並讓被服務的農民最早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和好處。“以前看起來不可逾越的困難,就是靠這種‘笨辦法’解決的。”李佳俐説,由此,大豐收建立起了穩固的業務模式和高品質的品牌形象,也找到了撬動農村市場的有力支點。

服務升級,幫助農民種得更好

隨着農村勞動力減少,面臨“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難題。土地流轉則讓大型農業基地不斷涌現,規模化種植逐步成為新趨勢。與小農戶不同,現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多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但是,仍有不少農業基地負責人因缺乏科學種植管理技術、不懂農業經營,導致基地出現産量低、品質不過關、農産品銷售難等問題。所以,買到好農資已經不是最核心的問題,如何種得更好成為新的矛盾。

隨着農資行業發展變化,農資供應商逐漸向農業綜合服務商進行轉型,深度參與“耕、種、防、收、烘、儲、銷”環節,提供更加多樣化的産品和服務。為幫助新型經營主體解決農業種植、管理難題,2018年,大豐收線下農服建立,通過組建專業化農業服務團隊,依託“大數據分析+實地巡園+專家服務”模式,為農戶綜合提供精準農技和適時農資保障服務。同年,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大豐收開發出農作物病蟲害識別工具“智農”,供種植者免費使用;成立豐創研究院,開放專業檢測服務。

然而,與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相比,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還面臨産業規模不大、能力不強、領域不寬、質量不高、引導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得益於提早布局扎根農村、深入了解農業痛點,及生來就具有的互聯網基因,豐農控股以科技為支撐實現了服務模式的轉型升級,通過農資商城、智慧農業、生産託管“三駕馬車”並駕齊驅,提供優質農資、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和生産託管服務。

2016年,大豐收農資商城全渠道布局,打造了優質農産品直供&&“豐誠上品”,並逐步成為淘寶、拼多多、京東等&&農資板塊重要合作夥伴,同時打造了頗受農民喜愛的321春種節、923豐收節等線上促銷節日。

2017年,孵化了互聯網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天天學農”。“豐誠上品”聚焦“銷”,通過科學定標準、品牌提價值,致力於打造農産品品牌,連接優質農産品與廣闊市場。“天天學農”則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通過線上學習、線下實踐、海外游學場景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2020年,豐農控股正式推出社會化服務新業務——生産託管業務,聚焦作物生産薄弱環節,為經濟作物和大田作物推出技術託管、全程託管兩大服務模式。李佳俐介紹,技術託管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農業技術培訓和諮詢服務,為管理複雜、周期長的經濟作物以及適度規模化的農場,解決缺乏專業技術、科學管理、人員培訓等問題。全程託管服務提供種、藥、肥、技、險、耕、種、防、收、銷全鏈條服務,通過機械化作業、集約化生産,整體降低農業生産成本,實現農業增效。此外,由頂尖農業科學家、碩博科研專家、生産種植能手等組成的百人技術服務團隊,為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截至目前,大豐收技術託管服務面積超1000萬畝,大田全程託管面積超30萬畝。”李佳俐説。

經過十年不斷創新與發展,豐農控股以“産”為切入點,通過打造農資商城,為農戶提供一站式購齊的便捷渠道,並結合智慧農業服務,實現了從優質農資供應到技術支持的無縫銜接。大豐收依託豐農控股集團“種、學、管、賣、投、智、測”全産業生態,並聚焦不同作物類型,致力於解決眾多小農戶幹不了、幹不好、幹了不划算的問題,打造了生産託管全産業&&,根據産前、産中、産後需要,提供農資供應、智慧決策作業、農技服務、倉儲物流、農産品營銷等全鏈條、數智化、&&式的經營性服務,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産效率和農民收入水平。

數智驅動,全鏈構築農業新質生産力

在現代農業發展賽道上,智慧農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農業的最終目的是把生産管理從人驅動到數據驅動。大豐收從微觀層、中觀層和宏觀層三個層級開發應用系統,實現從農戶管理、果園農場管理到區域農業的多層級覆蓋。”李佳俐介紹,在微觀層,AI識別&&-智農可識別雜草、數果、數穗、估産等,有效幫助農戶管理生産過程。在中觀層,自主研發的“數智豐農DAP管理系統”,可利用多源數據結合智能決策模型,實現全過程數據化,省時省力、節水節肥、精準高效。在宏觀層,天地空一體化的區域農業管理&&,將呈現全域農業生態系統,實現農業資源一張圖監測與管理。

“‘數智豐農DAP管理系統’降本、提質、增效明顯,備受用戶歡迎。”李佳俐提到,其在廣東惠州東江牧歌——仲愷高新區現代都市智慧農業産業示範園區、廣州南沙卡爾森火龍果基地、韶關南雄黃金香印葡萄農場基地、河南正陽的萬畝花生産業基地等國內眾多大型農場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並成功建立起水稻、玉米、火龍果、葡萄等農産品數智化DAP精準管理系統。此外,針對中小規模農戶,大豐收還開發推出“農事記”應用,以實現數字化管理作業。

豐農控股聯合創始人周單稱:“豐農控股一直不變的是提升農業價值的初心和做全産業鏈現代農業服務&&的決心,而其背後重要的驅動力在於豐農控股越來越懂農業,越來越懂得如何把科技和數字化技術和農業生産相結合。”“農業創業是一場持久戰,需要保持長跑精神。”豐農控股聯合創始人譚澤鑫&&,“摸着石頭過河是最難的一種創業模式。”從2014年到2024年,是大豐收扎根鄉野的十年,也是主動創新發展的十年。歷經十載辛勤耕耘,豐農控股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物聯網技術的洶湧,始終抓住科技前沿,用科技與創新去提升農業的價值,始終堅持讓客戶持續盈利的宗旨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服之路。

征途漫漫,唯有奮鬥,下一個十年即將到來,豐農控股將繼續深耕農業服務,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服務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産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向規模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用科技與創新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質生産力。期待下一個十年將成為豐農控股業務飛速擴展和深度影響的黃金十年……

【糾錯】 【責任編輯:湯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