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國鄉村振興案例徵集選編|福建延平區斜溪村:綠色發展流“金”淌“銀”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31 16:46:12
來源:新華網

2023全國鄉村振興案例徵集選編|福建延平區斜溪村:綠色發展流“金”淌“銀”之路

字體:

落羽紅杉掩映閩江,色彩繽紛點綴冬日。行走在爐下鎮斜溪社區村,鄉間道路開闊平坦、農家小院乾淨整潔、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斜溪社區村持續鞏固提升村內良好生態環境,充分借助閩江江岸線、千年古榕、落雨杉以及周邊綠水青山等資源優勢,加快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游,以綠色生態助推鄉村振興,持續拓寬“兩山”轉化途徑,爭當生態文明建設“優等生”。

立足“三個點”,夯實綠色發展基礎

找準切入點,賦能綠色農業。近年來,斜溪社區村以發展生態農業為切入點,着力打造一批黨員創業致富基地示範先行,培育一批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落地生根,促進了農業的適度規模化經營。如綠豐漁業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閩江上游漁業資源,連片建設養殖基地800余畝,從事庫灣漁業養殖,帶動斜溪漁産業整體發展。

抓住關鍵點,激活文旅産業。按照“黨建強村、産業富村、文化育村”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鄉村文旅産業發展。積極引入民營企業力量,由村黨支部負責整合資源,企業負責開發經營,依託具有當地特色的理學文化、庫區文化、茶洋窯文化、龍舟文化等,盤活村內舊文化中心樓、舊糧食倉庫、廠房、碼頭等閒置資源,建設生態司法教育基地、茶洋窯陶瓷文化館、柘軒古民居等,打造文化文創、研學基地,助推鄉村振興。

把握着力點,發展生態康養。着眼於村莊發展的長遠之計,斜溪社區村積極踐行生態保護和産業發展‘兩條腿走路’的原則。村黨支部按照“以紅推綠,以綠促紅”的生態旅游思路,借助“生態銀行”模式,着力引入社會資本,建設清水景觀&&、康養棧道、藍喉蜂虎觀鳥&&、古榕樹公園及休閒民宿等,打造“水美休閒鄉村”特色旅游線路,吸引轄區各地年游客量約15萬人次。

突出“三條線”,強化綠色發展動力

突出“生態宜居”中心線。以增綠增質增效為主攻方向,依託鄉村人文資源和綠色景觀,統籌推進鄉村綠化美化,營造“詩與田野”的宜居環境。創新推出“紅九條、黑五條”村規民約,開展人居環境紅黑榜公示、青少年生態文明實踐等活動,評選“美麗庭院”,在村民心中樹立榮譽墻,形成戶戶爭做最美家庭的濃厚氛圍。

突出“河清岸綠”主軸線。斜溪社區村加大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完善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保護制度,開展斜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污水收集處理、松線蟲病整治等項目建設。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機制,嚴格落實“巡、管、治、保”四項職責,切實守護福澤子孫後代的綠水青山。

突出“生態文明”延長線。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完善村級公共服務設施,推進文化惠民。斜溪社區村以文化樓為固定中心,打造洲頭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實踐點、茶洋窯文化服務實踐點、生態司法教育實踐點、榕樹公園生態文明實踐點,連點成片,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2023年已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生態文明建設主題活動30余場,受眾1200餘人。

做足“三個面”,提升綠色發展成效

持續增強糧食安全面。斜溪社區村嚴格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切實抓好耕地拋荒、農資打假和違法佔用耕地建房挖沙“三項治理”工作,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守護鄉村綠色底色。

持續鞏固提升脫貧面。斜溪社區村黨支部依託整村自然風光、發展資源和優惠政策,吸引洲頭旅游公司、生態漁業産業園企業入駐,按照分層分類實施動態幫扶,搭建本土企業與脫貧戶勞動力的供需&&,幫助困難戶實現家門口就業。

持續提升幹群能力面。村黨支部積極採取了外出調研、參加座談會、培訓會等方式,拓展村幹部思維眼界,提高綜合素質。設立斜溪社區村“人大之家”、“協商議政室”,拓寬聽取民意、反映民情的渠道,鼓勵鄉賢、新型職業農民等為鄉村綠色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助力實現高質量生活共營共創。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斜溪社區村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答好“爐下之問”延平答卷貢獻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