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 08 10:50:29
來源:新華網

侯家營子村:黨建引領 統種共富 農民和集體雙向奔“富”

字體:

  侯家營子村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白泥井鎮,2008年起,該村探索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村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方式,先後經歷“單打獨鬥、土地整合、大戶創收、統種共富”四個階段,以官牛犋南社為試點,探索出了一條群眾增收、集體致富的共同富裕新路。

  堅持黨建引領 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2008年前,官牛犋南社和當地其他村社一樣,按照二輪土地承包,以産定地,農民人均土地5至20畝,因土地分配不均,糧食産量低、銷售難、農民收入低。為解決這些問題,侯家營子村黨總支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通過積極爭取實施國家現代農業示範項目,將土地進行集中整合,由企業進行統一流轉種植,按照“人一半地一半”的方式進行分紅,2008年人均純收入4105元,實現了“小田”變“大田”,從“量變”跨越到“質變”。

  土地雖然整合起來,但人均土地不均等矛盾依然存在,部分種植大戶有了規模化經營的意願。2015年,在鎮黨委指導下,官牛犋南社成立黨小組,將黨組織與産業發展緊密聯合在一起,組織社員大會議定全社土地按照戶籍人口均分到人,由7名本社種植大戶承包全社土地,形成“黨支部+企業+大戶”的生産經營模式。

  土地被種植大戶承包,農民與大戶間收入懸殊較大,侯家營子黨總支領辦成立專業合作社,按照“成本均攤、風險均擔、收益均沾”的原則,建立“黨建引領 統種共富”模式,引導全社村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方式成為合作社成員,由社管會統一經營,人均分紅增加至18000元。此外,社集體每年都會提留5%的款項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用於基礎設施完善、産業發展等公益事業。官牛犋南社成為了白泥井鎮第一個擁有集體經濟的社。

  堅持項目帶動 把低效田轉化為高産田

  為提升地力,增加農民收入,官牛犋南社不斷爭取各級農業項目,在政策項目的支持下,鎮村兩級大刀闊斧地對土地進行集中連片整合,打破戶與戶間的土地界限,填埋溝渠,平整壟道,整合農機道,新打機井,疏通電網,建設了5個維蒙特大型節水噴灌,為“統種共富”模式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2022年度的分紅大會上,旗農牧業局為官牛犋南社發放46.74萬元農業高標準生産經營示範基地獎補資金,官牛犋南社利用這筆資金,為全體社員繳納了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極大激發了社員的積極性。2023年,市旗兩級農牧系統投入4000余萬元項目資金,引進以色列耐特菲姆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其中官牛犋南社3000畝土地作為樣板先行先試,為降低成本、節約節肥、增産增收提供了技術保障。

  堅持模式創新 把靠天吃飯轉化為收益可期

  官牛犋南社通過“確權確股不確地”的方式,在土地確權登記頒證過程中,將已整合成為集中連片土地的承包權和經營權平均確權到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社員名下。在推行土地合作化經營模式中,土地所有權仍歸集體,土地承包權仍歸社員,社員可以放心把土地經營權以股權的形式流轉給合作社。

  官牛犋南社土地合作化經營模式,使原來單打獨鬥分散經營的生産方式,變成現在全社“大聯合”的生産方式,使社員有了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責任,加強了合作社與社員之間的利益聯結。合作社通過標準化生産、科學化管理、訂單化種植、集約化經營,農業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領進一步提升,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糾錯】 【責任編輯:湯靜怡 】
閱讀下一篇:
01021001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1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