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 13 17:05:05
來源:新華網

2023全國鄉村振興案例徵集選編|雲南安寧縣街街道:黨建引領 文化鑄魂 産業帶動 激活石莊“一池春水”

字體:

  走進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縣街街道石莊村,映入眼簾的是寬敞乾淨的道路,生動形象的滇劇壁畫、“黨員保潔示範路”“黨員管護綠化帶”隨處可見,滇劇是村民們流在血液裏的文化,刻在骨子裏的喜愛。

  以前的石莊村因地處安寧市遠郊,村民收入來源多為傳統農業項目和土地流轉金,村內雖然常年穩定,但村集體幾乎沒有經濟收入。為破解發展瓶頸,2021年,新當選的石莊村“兩委”班子準確分析村集體資源優勢和短板弱項,深挖石莊村歷史文化,致力於打造雲南省“戲曲村”;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將各類文化、農業、商貿資源組合起來,將各類人才組織起來,將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串聯起來,將全體村民動員起來,共同進行村莊建設和治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文旅商體教”“六位一體”品牌和“滇秀石莊”商標品牌,延伸産業鏈條,賦予集體經濟靈魂和活力,助推集體增收和村民致富,切實推動鄉村振興。

安寧市縣街街道石莊村

  黨建引領 凝心聚力築牢發展之基

  近年來,石莊村強化黨組織政治引領和組織功能,依託文化資源優勢,以“三治”融合為抓手,以“三變”改革為路徑,動員多元主體參與村莊建設和治理,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有較大突破,村莊治理成效有明顯提升。

  石莊村積極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模式,按照“整體覆蓋、便於管理、無縫銜接”的原則,全覆蓋建立“行政村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員&&戶”的三級紅色網格體系,把信息採集、便民服務、矛盾化解、治安防範、環境整治、社會保障等工作統籌納入,建立了全方位、多功能、綜合性的區域網格。

  石莊村黨委作為第一層紅色網格,領導統籌網格內黨的建設和基層治理,實施“三重一大”清單管理現在的石莊村,同時,村民每年都義務參與全村大小溝道疏通,黨員網格員以實際行動帶動了村民積極參與村莊治理。

  精準發力,向優提升推動石莊村“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使黨組織成為基層治理的主心,黨員成為基層治理的核心。通過這一網格體系,暢通上傳下達渠道,落實群眾需求、協調鄰里糾紛、宣傳政策法規、整治人居環境等,將黨的工作延伸到基層的每個角落,有效解決當前村級黨組織管理體量大、任務重、抓不深、抓不實的問題。

  文化鑄魂 將“熟睡”的歷史“喚醒”

  石莊村深挖文化資源,將非物質文化遺産、人才培育引入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變文化軟實力和人才軟實力為産業硬實力。聚焦唐朝刺史王仁求故里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滇劇)兩張文化“名片”,以文化浸潤民心、以教化聚攏民心、文明引領民心。

  石莊村將雲南省“戲曲村”建設作為助力鄉村治理的軟實力,建立昆明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滇劇)傳習館,修繕多個歷史古跡,打造滇劇巷、刺史巷等街巷,推進“戲曲+”系列項目,通過滇劇體驗、滇劇餐飲、滇劇文創、滇劇文化進庭院劇場等,形成文化引領鄉村治理新風尚。

觀看非遺戲曲表演

  在雲南省滇劇院和花燈劇院支持下,石莊村培育戲曲人才70餘人,創作滇劇8部、花燈劇6個,成立了“安寧市縣街街道石莊滇劇傳習館暨王潤梅滇劇表演示範性技能大師工作室”和“雲南花燈表演技能大師金正明工作室”,成立村級戲曲劇團,創作特色劇目,用傳統文化形式讓新時代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並獲得2023—2025年度“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石莊村整合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資源,圍繞政策理論學習、環境整治、實用技術培訓、文化服務等形式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着力整治高價彩禮等村內移風易俗,實行“最美庭院”評比掛牌和“十星級文明戶”評星,引導村民形成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持續推進鄉村善治有效銜接,鄉風文明落地生根。

  産業帶動 發展活力進一步被激發

  石莊村將多個主體進行組合,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多樣化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搶抓發展機遇,以農村“三變”改革為主導,以“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為主線,科學規劃了“一心兩帶八區一商”農文旅商體教“六位一體”的新發展布局。

  石莊村打破農民自己選擇合作者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模式,採取村黨委與村小組黨支部聯合的形式,形成新時代新型集體經濟合作社,由村黨委牽頭抓總、協調各方和黨支部廣泛動員、具體落實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石莊村依託改革創新,實現資源最大限度整合,盤活閒置、零散、低效土地600余畝,逐步實現土地由農戶零散種植向集體統一發展轉變。經過與村民協商,石莊村將部分土地收回村集體,統一進行“二代紅梨”種植和經營管理,石莊村黨委與甸心村小組合作開展“二代紅梨”品種改良,與塘子田村小組合作發展羊肚菌種植,與大石莊村小組合作建設“滇劇十宴”。

滇劇十宴餐廳

  石莊村以先行先試的勇氣和決心,在安寧市率先啟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取得“市級改革路演擂&賽”第一名的好成績,助推6個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成立,村民緊跟改革步伐,實現“一家一戶單幹”到“大家跟着集體幹”的轉變。石莊村集體經濟組織獨資創辦7家村集體公司、2家子公司,搭建盤活鄉村資源、培育優勢産業、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載體,將區域內“碎片化”的資源和要素進行整合,統一對接市場,通過與成熟的民營企業合作,多維度壯大村集體經濟,開拓新的市場。

  經濟強基 盤活資源為鄉村振興蓄力

  石莊村集體公司與多個外部企業合作開展食用菌種植、鮮花餅生産、桶裝水經營配送等項目,利用滇劇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填補了村集體自營項目的空白。同時,石莊村深諳人才在鄉村治理和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內”則發掘本村能人、大學生、文藝骨幹、傳統藝人,鼓勵其回鄉發展;“外”則邀請省內滇劇、花燈、紅梨等領域頂級專家到村指導。人才的內培外引,促使石莊村農文旅産業發展駛入“超車道”。

  同時,石莊村依託“菜籃子、花瓶子、果盤子、餅盒子”,成功打造“三地一屋一線”,即:建成鮮切花種植基地1070畝、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1706畝、二代紅梨種植基地207畝,以及鮮花餅屋、戲曲+農耕觀光研學路線,集體經濟發展實現從單一的農業種植型到農文旅一二三産融合型的轉變。

  多年來,在縣街街道指導和支持下,石莊村通過對歷史文化、自然條件、內外環境等的分析,同步推進農業産業、人才、生態、組織振興,正是因為産業快速發展、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讓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看到了發展的前景,堅定了與石莊村合作的信心;讓越來越多的村民看到了希望,堅定了跟着村集體前進的決心。

【糾錯】 【責任編輯:湯靜怡 】
閱讀下一篇:
01021001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