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組團式”教育幫扶,點燃草原學子的遠方夢——中組部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科右前旗二中側記
2023年9月10日,教師節當天,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舉辦的《閃亮的名字2023——最美教師發布儀式》晚會上,一個特殊的團隊站在了中央電視台的領獎&上。他們是一支由北京市十一學校的副校長馬偉勳率領的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團隊,接受國家的隆重表彰。
受中組部、教育部派遣,來自北京市和包頭市的8位優秀校長和教師加入到科右前旗第二中學的教育幫扶工作中。他們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以“嵌入式”的方式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帶入對口學校。
通過這種方式,這支“最美團隊”給草原的孩子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體驗,為推動當地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的努力和成果在全國人民面前得到了展示和認可,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探索科學管理之路,提升學校管理水平
馬偉勳是中組部選派的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組團式”幫扶教育專家,原為北京市十一學校副校長,現任科右前旗第二中學校長,在這裡開展幫扶工作,他深知責任重大。
馬偉勳説:“踏進前旗二中的大門,就成為了前旗二中的一分子。我既然已經來到這裡,就不會只是路過而已。作為幫扶校長,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將北京教育的先進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前旗二中,將前旗二中打造成更加優秀、更加先進的學校。我深感這是組織對我的一份信任、一份重托,更是一份責任和鞭策。”
馬偉勳與學校領導班子共同研究,確立了建設品牌學校、實現強校夢的目標,並制定了具體可行的幫扶計劃和三年發展規劃。他在學校實行每週一的領導班子例會和周日晚上的班主任例會制度,讓管理更加規範;他募集資金110萬元設立了獎教金和獎學金,調動了師生們的積極性;還實施了最近發展區教學,科學管理和引領。
為了給師生們提供更好的服務,馬偉勳在學校內實施了一系列舉措,為教職工義診,舉行榮退儀式,設置了洗衣房,在校門口安裝了交通信號燈以及劃斑馬線,還解決了教師筆記本電腦更新換代等問題。這些舉措讓師生們備感組織的力量,工作勁頭更足了。
馬偉勳&&,“組團式”幫扶工作必須堅持“輸血”和“造血”並重,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因此,他們從管理和教師隊伍入手,增強學校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制定了師傅帶徒弟的“傳幫帶”機制。通過開展集體備課、隨班聽課、上示範課、評課等方式,推進多方面交流研討,幫助提升師資水平,着力打造“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和管理團隊。
強化教學專業素養,培養教學創新隊伍
“來自包頭市的武智玲老師具備出色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她總是能夠精準地指出我課堂上存在的問題,並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我非常感激她對我的幫助和指導。”科右前旗二中的青年教師趙勤禹在談及支教教師時興奮地説道。
4月26日,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興安盟“十百千萬”工程啟動。包頭市幫扶教師武智玲遠赴前旗二中開展異地教學,她告訴記者:“這項工程通過‘點對點’和‘手把手’的方式,達到了‘幫扶一校、帶動一方’的提質效應。我們這些來支教的老師也從中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等我們回到自己的學校時,會將這裡的教學經驗帶回去。”
交流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今年4月,包頭市幫扶教師孟浪組織了一場跨區域的教研活動,參與的教師們來自包頭市、科右前旗和鞍山市。活動中,他們互相分享教學經驗和心得,探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受到了廣大教師的讚譽。
學校的差距在於教研。馬偉勳帶領的幫扶團隊進行了多次研討,改革了前旗二中的集體教研製度,實施了“一課一研”,確保了備課環節的高質量,實現了分工協作、資源共享、智慧碰撞、共同提升。這期間,前旗二中邀請了北京市十一學校的專家團隊、大學教授和興安盟教研員來學校進行講座和示範課。此外,還選派了24名領導和教師到北京市十一學校進行跟崗培訓,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在校內,開展了教學比武、名師評選、班主任沙龍和經驗交流會、教學開發月等活動,有效地提升了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聚焦課堂教育教學,打造高質高效課堂
“老師眼中要有每一位孩子,通過教書發現每一個閃光的靈魂。”王晉珠是北京市十一學校教育集團校的骨幹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已經34年之久,原本2022年就應該退休的她,帶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講&的不捨,選擇延遲5年退休,主動參加了“組團式”幫扶。
“想要改變教育面貌,首先要為當地老師建立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此,王晉珠認真落實“傳幫帶”作用,將北京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帶到前旗二中,開展多樣化教研活動,並利用公開課的機會,向學校老師展示新課改下的生物新課,以及一輪、二輪復習課需要如何設計和實施。
在高三六班的教學中,王晉珠發現學生張志揚在其他科目上的成績都十分優秀,但在英語這門課上,他的成績卻只考了30多分,為此,他感到非常挫敗。王晉珠找到他談心,了解到他在初中時英語基礎薄弱,雖然很想學好英語,但不知道正確的方法。
於是,王晉珠鼓勵他説:“你在其他科目上都學得這麼好,英語也一定能學好!”建議他向馬偉勳校長請教。在馬偉勳校長的指導下,張志揚的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
教育幫扶不僅傳遞知識,同樣是愛與希望的傳遞。學生裴福陽是包頭市幫扶教師王徵所教的美術特長生,他為了追求美術夢想,忽視了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然而,王徵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深知教育應該是全面的,不能因為追求一科而忽視其他。於是,王徵主動找到裴福陽談心,並告訴他其他學科的重要性。為了幫助裴福陽全面發展,王徵還在休息時間為他補課。裴福陽深感老師的關心與教導,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他為王徵畫了一幅畫像。這個小小的舉動,卻讓王徵深受感動,他認為這是對自己教學工作最大的認可。
在安靜的課堂裏,老師在講&上孜孜不倦地講解,而台下的學生卻鮮少回應,仿佛各自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裏。這樣的畫面,對於高一年級的物理課堂來説,似乎已經成為了常態。然而,包頭市幫扶教師柴莉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啞巴課堂”的現狀。
她深知活躍的課堂氣氛和學生的踴躍參與更能提高學習效果。於是,她採取了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式,並制定了一套精細的分數規則。通過定期舉行“結算大會”,柴莉不僅讓學生們體驗到了團隊合作的樂趣,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她的引導下,學生們開始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對於不懂的知識也敢於提問。這種變化,讓整個班級的物理成績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作為欠發達地區的縣域高中,前旗二中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視野不夠開闊,在學習中認識和處理問題時缺少整體的和宏觀的角度,對事物不能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發現這個問題後,北京市幫扶教師王朝霞為了鍛煉學生的相關思維能力,在講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一課時,以健康減肥為切入點和中心線,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細胞中的糖類、脂質的種類和作用,切實落實課標的內容,促進學生樹立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學科觀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帶來了更出色的成績。在2023年高考中,儘管自治區報名人數大幅增加,但前旗二中的一本上線人數卻逆勢增長,並實現了北京林業大學、北京石油大學、北京體育大學、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的錄取突破。(記者 包一婧 薩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