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4/ 21 09:40:44
來源:農業農村部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支援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字體: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支援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農辦市〔2023〕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

  為貫徹落實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支援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促進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業農村部制定了《支援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實施方案》。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抓好貫徹落實,細化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工作措施和時間進度,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

  聯繫人和聯繫方式:劉偉安 白 玲

  010-59191409,59191598

  郵箱:scsltc@163.com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聯繫人和聯繫方式:張 月 李連海

  010-59193685,59193681

  郵箱:ppfzc@greenfood.org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2023年4月18日

 

支援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實施方案(2023—2025年)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農業品牌是産業興旺的重要標誌。支援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是引領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是實現産業興旺的重要著力點,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加大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力度,促進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地區産業幫扶還要繼續補上技術、設施、行銷等短板,促進産業提擋升級等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以“強産業優供給,樹品牌提效益” 為目標,做好“土特産”文章,打牢品牌根基,壯大品牌主體,促進渠道對接,強化行銷推廣,帶動脫貧地區産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切實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實施原則

  本方案支援打造的區域公用品牌是指在一個具有特定自然生態環境、歷史人文因素的明確生産區域內,由相關組織所有,由若幹農業生産經營主體共同使用的農産品品牌。品牌名稱由“産地名+産品名”構成,産地為縣級或地市級。支援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堅持以下原則。

  ——因地制宜,科學謀劃。立足區域發展實際,統籌産業發展和市場消費需求,因地制宜選準産業,充分結合資源稟賦、産業特色、歷史人文等區域優勢,聚焦主導特色産業,堅持標準引領,明確品牌發展定位,制定品牌發展規劃,探索一條有穩定品質、有鮮明特色、有文化內涵的區域公用品牌發展之路。

  ——問題導向,精準施策。緊盯脫貧地區産業發展基礎不牢、産品同質化、行銷推廣能力弱、産銷渠道不暢、品牌人才匱乏等問題,整合多方資源,科學精準施策,解決品牌打造難點痛點問題,提高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全面提升品牌市場競爭力。

  ——市場引領,促進增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領主導産業轉型升級,提升産品品質,優化市場供給,促進渠道嫁接和銷售轉化,提高品牌産品溢價能力。推動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與農文旅深度融合,拓寬農民致富渠道,促進脫貧地區農民穩定增收。

  ——激發動力,協同聯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優質優價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廣大企業和農民參與打造品牌動力,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支援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打造強大合力。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脫貧地區品牌打造能力明顯提升,品牌産品市場佔有率、溢價能力明顯提高,品牌引領提升産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作用明顯加強,塑強 50個品質過硬、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的精品區域公用品牌,打造200個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地域性區域公用品牌,帶動培育300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核心授權企業品牌和600個特色優質農産品品牌,推動建設一批品質水準高、供給能力強的農産品原料基地品牌。

  四、重點任務

  (一)壯大主導産業,推動全産業鏈升級。深入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突出“土特産”要求,指導脫貧地區依托資源優勢和産業基礎,培育一批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主導産業。發揮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係技術支撐作用,增強綜合試驗站在脫貧地區輻射帶動能力,用好科技特派團和産業顧問組,以“一縣一團”方式進行幫扶。推進産業全鏈開發,引導龍頭企業到脫貧地區建設農産品加工基地,支援建設一批田頭冷藏保鮮設施和産地冷鏈集配中心,提升脫貧地區農産品加工、倉儲保鮮、運輸銷售等能力。推進産業集聚發展,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産業強鎮、農業全産業鏈重點鏈和典型縣等項目繼續傾斜支援脫貧地區。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在鞏固提升糧食産能的基礎上,持續支援脫貧地區壯大特色主導産業,補齊産業短板弱項,推動農業從種養環節向農産品加工流通等二三産業延伸,加快主導産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鄉村産業發展司、市場與信息化司、科技教育司、種植業管理司、畜牧獸醫局、漁業漁政管理局按職能分別負責,省級農業農村部門)

  (二)提升供給品質,夯實品牌發展根基。指導脫貧地區統籌推進農業生産和農産品“三品一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種質資源保護與品種培優相結合,挖掘傳統品種優良基因,開展地區特色品種提純復壯,加快淘汰品質差、效益低、老化退化品種。指導脫貧地區開展優質農産品基地建設,推動全産業鏈標準化建設,擇優納入國家級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和重點縣及現代農業全産業鏈標準化基地,支援打造一批農産品原料基地品牌。支援脫貧地區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和名特優新農産品,推動實施良好農業規范,設立綠色通道,提供技術指導,加快審核審批,其中綠色食品申報費用全免,有機農産品認定減免,符合條件的品牌及産品優先納入農業品牌目錄。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指導脫貧地區以兩個“三品一標”為抓手,著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持續擴大綠色、有機、地理標誌和名特優新農産品生産規模,加強品質安全監管,以高品質供給夯實品牌發展根基。(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市場與信息化司、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司、種業管理司按職能分別負責,省級農業農村部門)

  (三)強化市場跟蹤,做好品牌戰略布局。成立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專家指導組,重點圍繞832個脫貧縣主導産業開展市場跟蹤監測,分析研判市場趨勢,指導脫貧地區根據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選擇,明確品牌發展定位,制定完善品牌發展規劃。鼓勵科研院所、行業協會、電商平臺等,圍繞脫貧地區特色資源和産業特點,開展行業發展動態和品牌消費市場專題研究,及時發布研究成果,為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打造提供資訊支撐。持續發布《我國特色農産品市場與産業分析報告》,編制《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電商消費指南》,為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打造提供方向指引和參考路徑。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成立品牌建設專家指導組,指導本轄區脫貧地區品牌打造,加強主導産業市場監測和預警分析,指導脫貧地區做好品牌定位,科學制定品牌發展規劃,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省級農業農村部門)

  (四)壯大品牌主體,提高品牌建設運營能力。啟動脫貧地區農業品牌帶頭人培育計劃,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等傾斜支援區域公用品牌持有主體,提升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管理運營能力。深入開展脫貧地區農業品牌建設和電商發展培訓服務活動,加強品牌標準宣貫,增強主體品牌培育和保護能力。鼓勵脫貧地區組建或培育農業産業化聯合體,承擔區域公用品牌運營職能,統一開展品牌行銷傳播、渠道開發、品牌保護等,推動構建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品牌共創共護共用。重點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提高脫貧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品牌化經營的主動性。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區域公用品牌主體培育,強化人才支撐,組織開展培訓服務活動,2025年實現本轄區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持有主體及核心授權主體負責人培訓全覆蓋,每個脫貧縣重點培育3—5個品牌電商帶頭人。(農業農村部人事司、鄉村産業發展司、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市場與信息化司按職能分別負責,省級農業農村部門)

  (五)開展品牌幫扶,強化樣板示范帶動。深入實施脫貧地區農業品牌幫扶行動,重點支援農業農村部20個品牌幫扶重點縣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完善幫扶機制,總結幫扶模式,推動以點帶面。用好東西部協作機制,組織東部地區農業品牌強縣對協作地區脫貧縣開展品牌幫扶。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全面啟動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結對幫扶工作,結合産業發展實際和品牌打造不同路徑,每年選擇3—5個脫貧縣“一對一”支援開展品牌建設,樹立典型標桿,總結可借鑒可復制的做法經驗,帶動轄區內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打造能力全面提升。推出一批脫貧地區農業品牌打造樣板縣,品牌建設成效明顯或成長性強的品牌,擇優納入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市場與信息化司按職能分別負責,省級農業農村部門)

  (六)加強宣展推廣,提高品牌認知度美譽度。啟動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亮牌”行動,挖掘傳統農耕文化精髓,突出品牌特色,講好品牌故事,傳播品牌價值,樹立品牌形象。建立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目錄,編制《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大全》。利用中國農業品牌公共服務平臺,建立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一張圖”,數字化呈現品牌建設成果,促進銷售轉化。啟動脫貧地區農業品牌聯展計劃,充分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平臺,加大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宣傳推廣力度,形成全方位展示、全媒體參與、全平臺推廣態勢。用好中國農業品牌創新發展大會、綠色食品主題宣傳等平臺,推廣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組織動員新聞媒體、互聯網傳播平臺等,利用各類活動平臺,加強品牌宣傳推廣,提高脫貧地區農業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市場與信息化司、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司按職能分別負責,省級農業農村部門)

  (七)支援渠道拓展,實現品牌行銷增效。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主辦的農業展會、節慶活動、産銷對接等要向脫貧地區傾斜,在展位費用、渠道對接、品牌推介等方面提供減免扶持政策。啟動“千名採購商走進脫貧地區”全國行活動,組織開展係列脫貧地區農産品産銷對接活動,重點在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開展産銷對接,支援脫貧地區與大型批發市場、大型商超等開展深度合作。支援糧油、果品、蔬菜、茶葉、畜牧、漁業等全國性專業行業協會,組織開展公益性品牌行銷和産銷對接活動,推動産銷渠道精準對接。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菜籃子”産品暨品牌農産品促消費活動、農業品牌熱銷、優質農産品消費促進行動等,促進脫貧地區品牌農産品銷售。鼓勵開展産地直播,支援優質特色品牌産品參與大型電商直播活動,優先推薦品牌農産品入駐“832平臺” 。依托全國公路、鐵路、港口客運場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豐富脫貧地區品牌農産品行銷場景。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指導脫貧地區建立品牌産品資訊庫,指導組建採購商和經紀人隊伍,推動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支援構建産銷對接長效機制,實現“以産待銷”向“以銷促産”轉變。(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市場與信息化司、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司按職能分別負責,省級農業農村部門)

  (八)強化品牌管理,促進品牌健康發展。指導脫貧地區建立區域公用品牌管理監督機制,制定區域公用品牌管理辦法,建立授權使用主體名錄,加強品牌授權管理和産權保護,推動區域公用品牌規范有序發展。指導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和授權主體開展商標注冊,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建立品牌保護協作機制,發揮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作用,嚴厲打擊冒用農産品品質標誌或者銷售冒用農産品品質標誌的農産品等違法行為。鼓勵利用數字技術,優化管理服務,促進協同監管和信用約束。建立品牌建設監測和評價制度,跟蹤監測品牌建設效果,不斷改進提升品牌建設管理能力。(農業農村部法規司、市場與信息化司、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司按職能分別負責,省級農業農村部門)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統籌負責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打造工作,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具體負責工作跟進和推進落實。各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成立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工作組,把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措施,作為推動農業品牌建設的重要抓手,加強統籌協調,整合優勢資源,推動措施落實。(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省級農業農村部門)

  (二)強化政策支援。指導脫貧地區統籌使用涉農整合資金,強化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經費保障。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建立品牌激勵機制,對支援品牌建設和品牌打造成果突出的組織和單位實施激勵。引入市場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參與幫扶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創新金融支援政策,加大品牌使用主體信貸直通車支援力度。(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省級農業農村部門)

  (三)完善落實機制。不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研究部署重點任務,聽取工作進展,研究解決重點問題。各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明確專門部門負責,統籌制定本轄區實施計劃和任務清單,組織專家帶隊赴脫貧縣開展調研指導,確保措施落實落地。建立部省工作調度評估機制,省級農業農村部門每年11月底提交工作進展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省級農業農村部門)

  (四)做好總結宣傳。及時總結品牌建設典型經驗和做法,分析品牌成長案例,開展互動交流,完善培育機制。充分利用媒體平臺宣傳推介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成效,營造農業品牌打造良好氛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市場與信息化司按職能分別負責,省級農業農村部門)

【糾錯】 【責任編輯:湯靜怡 】
閱讀下一篇:
01021001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139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