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2/ 16 09:51:21
來源:農民日報

四川南江:高山之上米糧豐

字體:

  原標題:高山之上米糧豐——四川省南江縣大力發展優質糧油産業

  眼下,四川正全面推進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建設。四川盆地周邊山區,作為該重大戰略布局中的“五區”之一,也正充當一個重要的角色。地處大巴山腹地的南江縣,正是在高山之上為“天府糧倉”建設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二月的春風,伴隨春天的腳步而來。南江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這一批建設,我們一定要搶在今年三月底全面完工,好趕上這一季的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南江縣農業農村局園區發展中心副主任劉飛宏説。

  南江縣以糧油産業傳統優勢産區長赤鎮為核心,涵蓋4個鄉鎮31個村,建設耕地面積達10.78萬畝的南江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目前已獲得省級園區認定。該園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8.1萬畝,在今年的項目實施後,佔比將達到87%。而且,該園區還輻射帶動了周邊15個鄉鎮10萬餘畝優質糧油基地發展。

  地從何來?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顯身手

  打造“天府糧倉”,離不開農田建設,尤其是建設高標準農田。這在成都平原乃至盆地丘陵地區相對容易,而在四川盆地周邊山區一帶就顯得難了。南江縣是典型的山區縣,平均海拔1100余米,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説。

  在侯家鎮龍興村,幾&工程機械正忙碌着推挖壘砌。這處田地只有73畝,改出來也就80余畝。像這種小規模連片的點遍佈各個鄉鎮,連片規模最大的也不過500余畝。為什麼?受山勢走向及森林分佈的影響,田塊分佈很零星。

  “儘管如此,我們多年一貫,久久為功,全鎮還是建成了高標準農田3000余畝。”侯家鎮黨委書記林仲銘説,到今年三月底,我們將再完成550余畝建設,將過去七八百個小田塊改造成兩三百個稍大的田塊,道路溝渠齊備,完全符合機械化耕種要求。

  在天池鎮馬桑村的工地現場,記者發現,即使改造出來的田塊也不是很大,且很難做到方方正正,但道路和溝渠均能串聯各個田塊,中小型機械完全能進入田間作業。“改造面積只有450畝,平均每個田塊不足一畝。這樣已經很不錯了,田塊數量由上千個減少到500余個。”侯家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榮峰説。

  據多個現場施工點負責人介紹,南江縣高標準農田,沒有採取“大推大挖大填”的方式,而是基本尊重原先的山勢地貌,做一些更經濟適用,更科學、更符合當地産業發展需要的改造。“在山區搞那種大動作,既破壞原生態,又容易産生改造後的田關不住水,垮塌風險大等問題。”劉飛宏説,去年南江共建成高標準農田5.13萬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06萬餘畝,糧食産量39萬噸,大春作物播面和産量增長幅度均高於小春,這跟近幾年高標準農田建設密不可分。

  誰來種地?園區輻射帶動是抓手

  南江縣總人口70萬人,但常年在外務工人員就有22萬餘人。前些年,大量人口外出導致土地撂荒嚴重。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南江縣大力推動撂荒地治理,通過建立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和建設高標準農田,改變經營模式,效果顯著。

  天池鎮馬桑村有450畝高標準農田,已經流轉給兩個家庭農場。龍興村也一樣,村委會副主任侯壯雲創辦的兆瑞家庭農場,常年種植優質水稻300余畝、優質油菜300余畝。眼下,他又計劃流轉入馬上要完工的這80余畝高標準農田。

  橫跨長赤、天池、侯家、紅光4個鄉鎮的南江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吸引和培育了大量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糧油生産。通過“園區+龍頭企業+專合社+村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共組建專業合作社38個,互助聯合社2個,物流聯盟體系1個,並引導種植大戶成立家庭農場120個。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不僅解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同時通過基礎設施一體化提升,使得生産技術得以大幅更新。依託紅魚洞、玉堂等27座大中小型水庫,以及建成的12個提灌站、68公里渠係、63公里産業路、58公里田間耕作道,加之正在推進和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該園區完全可實現旱澇保收及全程機械化生産。

  劉飛宏介紹,目前已在4個鄉鎮建成4個綜合農事服務中心,2個集中育秧中心以及8個農機專業合作社,且服務實現了“六統”和“八代”,“六統”即統一供應生産資料、機耕託管服務、生産技術規程、技術培訓指導、生産技術標準、三品一標,“八代”為代耕地、育秧、插播、病蟲害防治、收割、烘乾、加工、銷售,形成了支持體系。

  如何增效?“土特産”品牌推介是妙招

  林仲銘説,長赤、紅光、天池、侯家這一帶産的大米口感好,幾十年來得到遠近消費者認可。因品質好、口感佳,價格也比普通大米高。侯家鎮罐山村村民孟玉財借此商機,不僅自己種植優質水稻,還通過訂單向周邊村民收購稻穀、加工大米,並通過電商銷售,大米每斤均價在四元至五元之間,一年創收36萬餘元。

  劉飛宏介紹,早年創立的“翡翠米”,最早誕生於長赤鎮,同樣也適用於當前園區涵蓋鄉鎮優質稻米産區,該品牌先後獲得多個農博會金獎,品牌價值達31.82億元。

  可儘管如此,“翡翠米”的主要市場仍在本地,約佔77%,雖然在電商&&開設25個店舖,在成都、重慶、西安等大中城市開設直營店、體驗店169家,入駐237家大型商超,産品訂單直供國內50多家餐飲企業,但每年銷售額目前還不到6億元。

  為了確保“翡翠米”品質更優,以及市場佔有率更高,園區建成120余畝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評比選種,已選定“瀘香615”“豐優香佔”“豐優28”等優質稻種為主要品種,園區良種推廣率達100%。況且,投資5000萬元的高端稻米精深加工中心已開工建設,建成後每年可生産大米10萬噸、小榨油3萬噸。

  目前,南江正沿園區60公里核心軸建設集“農文、農旅、農商”於一體的高山水稻農耕文化長廊,已連續多年舉辦水稻豐收節、稻魚共生搶魚節、稻鴨共生採購節、大酥肉節、庖湯節、菜花節等節慶活動,每年可接待游客已達15萬人次以上,預計今後園內休閒農業和鄉村旅游年營業收入可達3.5億元,成為鄉村休閒旅游農業的靚麗名片。(李傳君)

【糾錯】 【責任編輯:崔伊銘 】
閱讀下一篇:
01021001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72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