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茂名市電白區堅持把聖女果産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主要抓手,借力科技幫扶、珠海市對口幫扶,加強市場化運作,促進聖女果特色脫貧産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目前,全區種植聖女果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120多家,種植面積約5萬畝,産量約25萬噸,産值超30億元,帶動近1萬戶脫貧戶戶均增收3000元。
脫貧群眾正在採摘成熟的聖女果。 資料圖
科技幫扶 産業提質增效
“我們2022年開始試種馬來西亞新品種,因為基地近海,直接用漁民廢棄的小魚作肥料,富含高蛋白,種出來的聖女果口感非常棒。”走進電白區電城鎮海後村的春茂聖女果種植基地,基地負責人林慧全告訴記者,2022年開園時,他們的上市價格比其他基地要高出15%—20%。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報告指出,電白地區光照足、雨水少,有利於聖女果糖分的積累,甜度相比其他地方會更高,加之種植聖女果的鹽鹼沙地土質疏鬆,含水量低,吸熱快散熱也快,聖女果長得也快。
“經過廣東省農科院技術指導,種植過程中施用有機肥,灌溉富硒溫泉水,精心培育80天以上,當産品自然生長甜度達到10度左右時,才會進行採摘,因此我們採摘的果品都具有通紅透亮、甜脆可口、風味濃郁的特點,而市場上單純追求産量的果子,大都是6成熟時就採摘,就算後期催熟味道也相當寡淡。”林惠全説。
科技幫扶,聖女果提升了質量,也增加了産量。2022年,基地畝産量達到8000余斤,品質也提升不少,而電白全區2022年聖女果産量較往年增産至少25%。
“聖女果苗根的泥土是壘高好還是散開好?請你到我家田裏看看。”“我家聖女果棚架搭得不太好,想請你實地示範一下。”“能不能先去我的田裏看看……”去年夏天,國家蔬菜體系茂名站站長、茂名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研究員邵建明,茂名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趙俊生,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副教授趙勇國等農業專家,組團來到電白區黃嶺鎮,為果農現場授課,重點講授聖女果的標準化培育及種植、病蟲害防治、科學施肥、合理澆灌、增産增收等專業農技知識,並到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戶解決實際生産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培訓課上,大家學得特別認真投入。”黃嶺鎮人才驛站站長楊嫦景介紹,為了讓專業種植技術惠及更多群眾,培訓採用線下和線上兩種形式進行,未到場的參訓人員可以在家或田間地頭通過電腦、手機收聽收看。據悉,活動共吸引100餘人參與,受到當地種植戶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
對口幫扶 完善聯農機制
進入採摘季,滿園瓜果飄香。基地裏果農穿梭其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在電白區旦場鎮生龍村聖女果基地務工的脫貧戶邱秀告訴記者,白天在育苗基地做嫁接,晚上到基地分揀車間打包裝運,累是累一點,但一天能賺200多元,聖女果大量上市時,每月還能多賺2000余元。“在家門口就可以幹活拿錢,又能照顧家裏,比外出打工強。”
據介紹,生龍村聖女果種植基地優先吸納脫貧戶務工,工資每人每天約200元,有的家庭2至3人務工。銷售高峰期,吸納鄰近鎮、村村民到基地就業達1000多人。去年,基地僅工資支出一項就達700多萬元,脫貧戶務工平均年增收約2萬元。
來自珠海市公安局的對口幫扶工作隊隊長張偉華告訴記者:“我們不僅要給農戶帶來土地租金收入,還要解決當地脫貧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問題,同時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地制宜推行‘公司+訂單+農戶(家庭農場)+基地’等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構建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讓農民群眾有活幹、有錢賺。同時,我們積極引導資金、科技等要素,做大做強做優茂名聖女果産業。”
據了解,自2021年6月以來,在廣東省統一安排下,珠海市結對幫扶茂名市21個重點幫扶鎮,珠海市財政近兩年共安排配套幫扶資金共4.8億元,其中,僅聖女果産業幫扶資金近3000萬元。
幫扶工作中,張偉華發揮其警察的工作經驗,在當地警方的支持下,幫扶工作隊為電城鎮下轄26個村的主要路口安裝上路燈和監控探頭,在村裏建起了警務室和治安巡邏隊,當地的治安環境不斷提升,也提振了企業家的投資熱情。
“在珠海市對口幫扶的政策引導下,近年來,我們持續加大對聖女果産業的投資,目前已有800余畝聖女果種植基地,幫助500余名脫貧群眾解決就近就業問題。今年我們還要開發特色餐飲、特色民宿等休閒農業項目。”廣東春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肖凱告訴記者。
消費幫扶 拓寬市場渠道
去年開始,珠海市鼓勵各級工會優先採購對口幫扶地區農副産品特別是消費幫扶重點産品,作為工會福利、慰問品等;鼓勵機關、企業、醫院、學校等機構開展消費幫扶公益活動;組織動員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等積極參與消費幫扶。截至2022年底,珠海市已通過消費幫扶銷售電白區聖女果近2000萬元。
此外,珠海市駐村幫扶工作隊進一步強化主要農産品市場監測預警,建立多方聯動的應急處置機制,加強與農業農村部門的信息溝通和協同聯動,及時防範、有效化解幫扶地區特色農産品銷售問題。
工作組組長蒲方告訴記者:“我們綜合運用各類市場宣傳手段,組織各幫扶工作隊通過公眾號、視頻號、朋友圈等多種渠道,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愛心人士等更多社會力量到幫扶地區採購,減少因疫情、天氣等原因對農産品銷售帶來的消極影響,紮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切實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加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步伐。”
在社會各界消費幫扶的持續帶動下,電白區聖女果逐步獲得省內外市場的認可。
“聖女果還是電白産區的口感最好。”來海後村收購聖女果的廣州江南市場商戶晏世仁説,電白聖女果近些年已經積攢了一定的口碑,雖然受疫情影響,市場整體走貨速度不快,但他的檔口每天還能銷售4萬餘斤聖女果,大都是供應到廣州市內的商超、水果店等下游客戶。
“茂名的聖女果品質佳,清甜多汁,爽口潤喉,且聖女果番茄紅素和維生素比普通番茄高上近2倍,尤其冬天食用,可有效補充維生素C,增強身體抵抗力。況且現在還是特殊時期,我們以聖女果作為主要推介産品,自去年上線以來成交額已過億元。”本來生活聖女果單品採購總監告訴記者。
今年元旦假期,海後村春茂聖女果基地內,珠海市的市民彭先生帶着孩子來到基地採摘游玩。他告訴記者:“我之前在珠海的超市裏購買了電白聖女果,感到口感不錯,小孩也愛吃,就趁着元旦假期開車帶孩子直接來産地看看,一方面欣賞當地的風景,另一方面增長孩子的見識。”
“為拓展農業的多種業態,我們通過打造綜合實踐教育基地,以農業種植及科普為主題,結合農耕文化和休閒娛樂,為青少年提供研學場所。”林慧全説。(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