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9/ 27 14:43:24
來源:新華網

鄉村振興在行動|觀光變體驗 荒地變景區 “村長”變船長——“三變”透視鄉村振興中的“詩與遠方”

字體:

  新華網南昌9月27日電題:鄉村振興在行動|觀光變體驗 荒地變景區 “村長”變船長——“三變”透視鄉村振興中的“詩與遠方”

  新華網 王凱豐

  近年來,鄉村旅游漸漸成為人們休閒度假的熱門選擇,在江西婺源、鉛山等地,通過引導資本開發,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傳統鄉村旅游呈現“三變”:創新玩法,觀光變體驗;從無到有,荒地變景區;文旅富民,“村長”變船長……這些新變化不僅吸引各地游客前來游玩度假,還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增收,持續釋放鄉村振興新動能。

  游之變:觀光變體驗 從看風景到享生活

  “在品味徽州古韻的同時,還能帶孩子體驗傳統技藝,了解文化知識,真是不虛此行。”在江西婺源縣婺女洲度假區,來自廣東的游客王慧正和孩子一同在油紙傘上作畫,體驗國家級非遺項目甲路紙傘的獨特魅力。

圖為江西省婺源縣婺女洲度假區。新華網發

  “景區以當地婺女飛天傳説故事為核心,通過挖掘歷史文化內涵,讓‘徽式生活’成為吸引游客的‘強磁場’。”負責婺女洲景區開發運營的江西鑫邦文旅事業部總經理陳思俊介紹,景區邀請甲路紙傘、婺源三雕、歙硯、儺舞等本地非遺項目入駐,既增強游客體驗,又助力文化“活態”傳承、促進文旅消費。

  春季看油菜花海、秋季賞曬秋紅楓——婺源縣是國家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縣文廣新旅局局長方良福介紹,近年來,為彌補淡季旅游短板,當地積極推動文旅融合,完善非遺體驗、文創演藝、水上樂園等多種業態,豐富鄉村旅游內涵。

  夜幕降臨,江西鉛山縣葛仙村度假區內華燈初上,實景演藝、文化體驗、美食餐飲等多種業態一應俱全,游客身着漢服漫步青石小巷,在燈火闌珊中感受鄉村迷人夜色。

圖為江西省鉛山縣葛仙村度假區夜景。新華網發

  “過去鄉村旅游是看風景,現在是重體驗、享生活。”江西財經大學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院長鄒勇文認為,如今單純依靠自然景觀的傳統鄉村游已逐漸不能滿足游客期待,要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變“客流”為“客留”,打造獨具特色的文旅主題品牌尤為關鍵。

  葛仙村“夜游仙境之旅”、登高尋夢滕王閣、篁嶺“鄉村奇妙游”……江西有山水,更有文化。近年來,江西多地通過開展集互動、體驗、文化傳播於一體的文旅夜游,激發游客夜間消費需求,構建起文化氛圍濃郁、業態豐富的多彩“夜經濟”。

  地之變:荒地變景區 家門口遇見“詩和遠方”

  青磚黛瓦,小橋流水,坐落於婺源縣星江河畔的婺女洲度假區承載着游客對詩意生活的美好嚮往。很難想象,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雜草叢生。

  “這裡曾是婺源茶校舊址和村莊,徵地拆遷後便一直閒置。”附近香田村村民江文楨回憶,過去由於偏僻荒涼,走夜路回家經常擔驚受怕。

圖為江西省婺源縣婺女洲度假區建設前後對比圖(拼版圖片)。新華網發

  直到2020年,當地政府引入社會資本投資20多億元進行旅游開發,經過兩年精心打造,一座佔地1000余畝的徽派小鎮在荒地上拔地而起。今年7月17日開業以來,婺女洲景區以徽派建築景觀和獨特文旅體驗吸引大批游客,同時吸納周邊800余名村民在景區就業。

  近年來,在江西各地,隨着文旅融合不斷推進,越來越多曾經凋敝的村莊成功“復活”、沉睡的鄉村閒置資源被“喚醒”。地處贛閩浙三省交界的葛仙山擁有深厚的道教文化積澱,前來參觀的游客及信眾絡繹不絕,但位於山腳下的葛仙源自然村,過去一直沒有享受到“紅利”。

  “過去很少有人往村裏來,做夢都想不到居然會有人在這裡建景區!”村民葉石燕未曾想到,從前偏遠閉塞的村莊,如今居然成了“網紅”旅游打卡地。葛仙村的華麗蛻變也得益於社會資本鑫邦文旅的開發建設。2016年6月動工,2020年5月正式營業,總投資超25億元,一個“仙”氣飄飄的村落在山溝溝裏誕生。

圖為江西省鉛山縣葛仙村度假區建設前後對比圖(拼版圖片)。新華網發

  “以産業興旺帶動地方發展、以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是我們始終堅守的初心理念。”江西鑫邦實業集團董事長陳道友介紹,通過文旅賦能,激活鄉村閒置沉睡資源,在吸引各地游客體驗鄉村旅游的同時,也讓本地村民就業增收,在家門口遇見“詩和遠方”。

  人之變:“村長”變船長 文旅賦能鄉村振興

  “每天走路上班5分鐘就能到,我們夫妻每月工資加起來能有6000多元,工作穩定,過得比以前滋潤多了。”説起現在的生活,家住江西婺源縣香田村的葉文生笑逐顏開。

圖為葉文生撐着搖櫓船在景區內河河道上行駛。新華網 王凱豐 攝

  今年57歲的葉文生曾任香田村“村長”(村委會主任),婺女洲景區開業後,退休的他和妻子一同來到景區上班,成為一名“船長”,每天撐着搖櫓船沿河搖擺,帶領游客領略小橋流水人家。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如今,除了葉文生這樣的“村裏人”,越來越多漂泊在外的“打工人”也紛紛回到故鄉,有的在景區上班,有的開起“農家樂”,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葛仙村景區開業後,過去一直在浙江打工的葛仙山鎮居民李友田回到家鄉,經過培訓上崗成為景區的一名保安。“在家門口上班賺錢,終於能陪在家人身邊,再也沒有在外打工的漂泊不定的感覺。”李友田道出了返鄉就業村民們的心聲。

圖為周悌君在民宿“荷巷小院”內整理衞生。新華網 王凱豐 攝

  和李友田一樣,在聽説景區開業客流火爆後,2021年,33歲的周悌君從南昌回到家鄉鉛山縣永平鎮林家村,將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荷巷小院”,成為村裏第一個開起農家樂的人。

  “我們村距離景區僅10分鐘車程,現在每逢節假日人氣爆棚、一房難求。”周悌君接下來準備和村民一同合夥擴大營業規模,不斷提升游客體驗。

  “既要文旅融合,更要文旅富民,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鉛山縣文廣新旅局副局長羅波介紹,葛仙村景區開業三年以來,累計接待游客人數達370萬人次,直接創造近1500個就業崗位,輻射帶動周邊50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帶動全縣文旅、餐飲、酒店、農産品銷售等相關産業迎來新氣象。

  欣賞山水、領略民俗、體驗非遺、品嘗美食……不同於傳統資源依託型景區,“葛仙村”“婺女洲”等一批新型景區是江西以文促旅、以旅興文的生動案例。通過不斷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打造精品休閒度假目的地,讓“詩和遠方”更好賦能鄉村振興,“文旅融合”下的贛鄱鄉村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

【糾錯】 【責任編輯:湯靜怡 】
閱讀下一篇:
01021001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68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