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 | 年産茶葉超7萬斤,這座村子如何把茶産業做深做強?​

發表於:2025-08-07 15:25:07

古樹蔥蘢,小橋流水,村中綠道生機盎然,非遺點茶古樸雅致……日前,記者隨“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來到杭州市余杭區徑山村,目之所及皆是這般生動的景象。

徑山村位於余杭區西北部,歷史文化與自然資源豐厚,享有“中國禪茶第一村”的美譽。作為徑山茶核心産區與人類非遺項目“徑山茶宴”發源地,徑山村具備發展茶産業的良好基因。徑山村黨委書記俞榮華向記者介紹,近年來徑山村全面推進茶葉生態種植、精深加工,通過線上線下的營銷方式,做強茶産業。

俞榮華&&,徑山村目前有3000余畝茶園,年産茶7萬餘斤,産值超億元。曾經的徑山茶論斤講價,如今的精品茶要按克銷售。徑山茶這片“綠葉子”成了推動茶農致富的“金葉子”。

這是8月5日拍攝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徑山村茶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毛竹 攝

近年來,徑山村以“千萬工程”為牽引,逐步建成集民宿、非遺體驗、茶産業深加工為一體的3A級全域景區村莊。

步入徑山村游客中心,貨架上整齊擺放着茶多酚面膜、茶口紅、茶香護手霜等産品。銷售經理陳月燕介紹,“最近一段時間,茶香護手霜每天都能賣出150 單左右,是所有産品裏復購率最高的。”

“禪”與“茶”是徑山村特有的品牌定位。為了增加品牌附加值,徑山村結合傳説典故,將村內景觀串珠成鏈,建成“禪村十景”。徑山茶炒制技藝、抹茶製作技藝、茶筅製作等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傳承人也被引入村中,成立工作坊,展示與茶文化相關的非遺技藝。

為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徑山村改造房屋立面,增鋪村莊綠道,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當旅游旺季來臨,村內徑山茶香縈繞,農家樂和民宿人氣爆棚。村內還會舉行點茶等非遺項目展演,游客不僅可以大飽眼福,還能親自上場體驗點茶的樂趣。

8月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徑山村,一名游客體驗傳統點茶。新華社記者 毛竹 攝

如何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茶産業?徑山村在這方面也下足了功夫,積極探索低碳“新茶經”。

“我們積極引導茶企進行有機生態種植,減少對土地的污染。在生産的過程中,用電能炒制取代柴火燒制,以此實現減碳。”俞榮華説。

此外,徑山村還在積極探索“碳標籤”制度。通過掃描産品包裝上的二維碼,消費者可查閱茶葉從種植到銷售過程中的碳排放信息。這一創新舉措不僅便於生態溯源,更能直觀地展示綠色技術帶來的減碳效果。

目前,當地部分茶企已率先試點“碳標籤”制度。據俞榮華介紹,如果未來全面推廣,貼有“碳標籤”的徑山茶將有能力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從賣茶葉到弘揚茶文化,從發展茶産業到文旅融合發展,徑山村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做深做強茶産業。俞榮華&&,未來將繼續推廣低碳茶葉生産和銷售模式,為徑山村的綠色發展做出應有貢獻。(記者周佳苗、方問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