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説故宮裏造型各異的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02 16:15:29
來源:科技日報

説説故宮裏造型各異的龍

字體:

  2024年的農曆新年即將來臨,這是我國傳統生肖年歷中的龍年。我國古代天文曆法中,採用十二生肖作為紀年系統,龍為其中之一。龍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動物,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我國關於龍的較早資料,為遼寧查海遺址出土的石塊堆塑龍,距今約8000年。古人認為,龍能上天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是消災驅邪、迎祥納福的神獸。古人通過各種與龍相關的活動,表達對龍的敬仰崇拜,以求得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龍亦為古代帝王尊崇。明清時期的故宮,為帝王執政及生活的場所,龍的形象幾乎無處不在。如作為故宮核心建築的太和殿,其內部金柱、寶座、藻井、彩畫等部位,均有造型各異的龍。

  在古建築領域,室內的立柱一般稱為“金柱”。太和殿寶座的兩側,有6根金柱。每根金柱上,均有一條體形碩大的蟠龍。蟠龍即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造型為盤曲環繞狀。此龍尾巴在下,周身纏繞立柱,蜿蜒盤曲而上,龍頭上仰,注視上方,雙眼銳利有神。龍尾下方為壽山福海紋飾,龍身周邊為飄浮的祥雲環繞。

  太和殿內正中,陳設髹金漆雲龍紋寶座。這是故宮現存做工最講究、裝飾最華貴、等級最高、雕鏤最精美的寶座。寶座為明朝嘉靖年間製作,材料為楠木。13條金龍分別盤繞於椅背上,形態各異。其中,搭腦(椅背頂部橫木)正中為一條昂首挺立的坐龍,兩側各做成龍軀形。4根圓柱形椅柱各有多條蟠龍纏繞,做蜿蜒擎空之勢。寶座周身雕龍髹金。太和殿寶座的“金漆鑲嵌髹飾”,為我國古代宮廷極高等級的漆飾。

  太和殿內寶座上方即有藻井,全稱為“龍鳳角蟬雲龍隨瓣枋套方八角渾金蟠龍”藻井。其中,角蟬是指藻井中的三角形或菱形區域。此藻井的主要功能,是象徵皇權的威嚴及皇帝的正統性。藻井頂部中心,有口含軒轅鏡的蟠龍造型,輔以如意雲紋飾。此蟠龍身體盤曲,曲頸挺胸,雙目圓瞪,觸須橫伸,氣勢磅礡,呼之欲出,極具威嚴和震懾之感。從雕刻技法角度而言,蟠龍造型採用了多層鏤雕、透雕、浮雕、陰刻等雕刻技法。手法精美絕倫,線條細膩流暢,體現出我國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藝。

  太和殿內檐彩畫樣式,為金龍和璽彩畫。這種彩畫是清代等級最高的彩畫類型,多用於故宮內重要的建築。其構圖最大的特點是枋心、藻頭等部位均繪有龍紋。此彩畫的枋心繪製的是行龍。其搖頭擺尾,四爪游行於祥雲中,身形前向蜿蜒,似乎在追逐前方的火珠。藻頭的部位繪製的是升龍和降龍紋。太和殿金龍和璽彩畫大面積使用了瀝粉貼金工藝。所謂“瀝粉貼金”,即首先用土粉與膠的混合物,沿着龍、鳳紋飾的輪廓,描繪出隆起的形狀,然後用金箔貼在隆起的表面,使得彩畫圖案達到金碧輝煌的效果。

  不難發現,太和殿裏不同建築部位的龍,造型為我國古代藝術品的精華,工藝為古人智慧的結晶,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

  (作者: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周乾)

【糾錯】 【責任編輯:張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