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在北京街頭某處,市民燃起火堆,焚燒紙錢,祭奠逝者。
又是一年清明時,春風落日萬人思。每到清明時節,人們都會祭奠逝者,寄託哀思。近日,記者在北京城鄉多地看到,部分市民在路邊燃起火堆、焚燒紙錢。
火苗隨風躥動,“捎去”對先人的思念,卻也引發人們對消防安全的擔憂。連日來,北京通報多起祭祀燒紙引發的火情。據消防部門介紹,北京2024年共發生祭掃類火災40起,今年以來也多次接報此類警情。
“燒個紙有那麼危險嗎?自己注意點不就行了?”部分市民如是説。記者走訪中發現,一些市民選擇在社區設置的鐵桶中焚燒紙錢,有人隨身攜帶一瓶水,燒完紙後將余燼澆熄。
記者也發現,還有一些人防火安全意識淡薄:有人緊鄰草叢隨地燒紙;有的火堆余燼未熄,人卻早已離去。
春季天干物燥,經常颳風,火星隨風飄散可能“出大事”。3月30日,44歲的女子張某在北京市朝陽區一路口冒風燒紙祈福,紙錢殘火引發火災事故,造成7輛機動車被燒燬、2輛被燒損。張某被依法刑拘。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法官朱小皙説,按照法律規定,不文明祭祀行為,如果引燃山火或綠化隔離帶等,根據情節輕重,當事人將承擔補林育林、修復生態環境、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或被處以罰款、拘留等行政處罰,構成失火罪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首都文明辦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引導群眾安全、有序、文明祭掃,今年清明,北京將安排人員於夜間高峰時段,在路口、綠地、廣場、河道邊等公共場所集中勸導隨地焚香燒紙等行為,及時撲滅未熄滅的火堆,清理燃燒灰燼。
北京市有關部門在2025年清明祭掃服務保障新聞發布會發出倡議——倡導採用鮮花祭祀、植樹緬懷、家庭追思等方式,文明祭掃、綠色追思。
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的傳統節日,但表達追思的方式應與現代文明相契合。情始於哀思,行當合於文明。望每一份思念都如春風拂過,不留灰燼,只生新綠。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pagebreak
3月30日,市民在北京郊區一處公墓入口處的路邊焚燒紙錢(視頻截圖)。
新華社記者 魯金博 攝pagebreak
3月30日,市民在北京郊區一處公墓入口處的路邊焚燒紙錢(視頻截圖)。
新華社記者 魯金博 攝pagebreak
4月2日,市民在北京某處路邊焚燒紙錢。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pagebreak
4月1日,在北京街頭某處,市民在街邊設置的鐵桶內焚燒紙錢,祭奠逝者,並在結束後用水澆熄余燼。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pagebreak
4月1日,在北京某處路口,市民焚燒紙錢祭奠逝者後,用水澆滅余燼。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pagebreak
4月2日,在北京街頭某處,焚燒紙錢的火星隨風飄揚。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pagebreak
4月2日,北京街頭一處焚燒紙錢的火堆余燼未熄滅,焚燒紙錢的人已經離去。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pagebreak
3月31日,在北京街頭某處,市民焚燒紙錢,保安根據社區和相關部門安排手持水桶值守。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pagebreak
3月30日,市民在北京郊區一處公墓入口處的路邊焚燒紙錢,公安、消防人員在一旁值守(視頻截圖)。
新華社記者 魯金博 攝pagebreak
4月1日,在北京街頭某處,一名藍天救援隊隊員(右)根據社區安排進行值守。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pagebreak
4月1日,在北京處街頭某處,一名藍天救援隊隊員根據社區安排進行值守,旁邊放置有滅火器。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pagebreak
4月1日清晨,在北京石景山區古城東街,環衛工人清理夜間燒紙留下的灰燼和痕跡。
新華社發(北京市石景山區環境衞生服務中心供圖)pagebreak
4月2日,在北京市瀛海鎮一處交叉路口,瀛海鎮文明祭掃工作人員為前來進行“水溶潤祀”的群眾提供指導。近年來,北京亦莊新城瀛海鎮為鎮域居民免費提供時空驛站、鮮花祭奠、水溶潤祀和絲帶祈福4項新式祭掃服務。
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