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老字號 從傳統到創新 從北京走向世界 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03 14:31:52
來源:北京日報

中醫藥老字號 從傳統到創新 從北京走向世界 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

字體:

12月3日至4日,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在京舉行,北京國際傳統醫藥展覽會同期舉辦。作為主參展方,北京同仁堂集團緊緊圍繞“讓傳統醫藥造福世界”這條主線,安排“人類文明之匙”“傳承發展之路”“未來生命之光”三大展示板塊,採取沉浸式與趣味性相結合的互動模式,依託豐富的醫藥産品、制藥器具和非遺傳承成果,全面展示其從傳統到現代、從北京走向世界的跨越式發展成果。

  在兩百餘平方米的展&上,濃縮的是同仁堂355年不曾間斷的歷史傳承,展示的是企業求新求變的不凡業績,亮出的則是以中醫藥造福人類健康的決心與願景。與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多元、傳承、創新:讓傳統醫藥造福世界”的主題相呼應,在中醫藥全球大視野下,同仁堂不僅僅在展示傳承精華和創新成果,更在講述同仁堂成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健康産業集團”的全球發展戰略,展現其“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的戰略願景。

  傳承355年 品牌文化歷久彌新

  同仁堂品牌創始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至今已有355年的悠久歷史。家喻戶曉的老字號歷久彌新,是中醫藥領域的一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同修仁德,濟世養生”,樂顯揚將“同仁”命名為堂名直到今天,這仍是對同仁堂作為中醫藥企業的初心、使命和精神的概括、總結,表達的是同仁堂人立志以服務人類健康為己任的理想和追求。

  同仁堂創立50餘年後,到1723年(清雍正元年),雍正皇帝批准同仁堂供奉禦藥。一段供禦藥傳奇,綿延近兩百年。這讓同仁堂的中藥炮製技術、傳統製劑方法與中國清朝宮廷用藥標準有機融合,形成富有同仁堂特色的對疾病的理論知識、中藥炮製技術、中醫藥傳統製劑方法,也進一步奠定了同仁堂“質量和誠信至上”的品牌形象。

  1949年新中國成立,飽經滄桑的同仁堂獲得新生。1966年正式成為全民所有制企業,1992年正式組建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開啟了現代化企業發展新征程。1997年,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劵交易所正式上市。

  在長達355年的發展歷程中,同仁堂始終秉持“同修仁德、濟世養生”的發展理念,經歷為古代皇家制藥、為國人制藥、為人類制藥的歷史跨越。同仁堂始終咬定“同修仁德、濟世養生”不放鬆,讓中醫藥老字號長盛不衰、歷久彌新。

  一代又一代同仁堂人恪守“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道德自律、“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質量追求,“但願世間人無病,哪怕架上藥生塵”的大愛情懷,踐行立業初心,守護人民健康,鑄就了重質量講誠信的品牌底色,推動同仁堂事業行穩致遠。

  作為我國傳統中醫藥代表,目前北京同仁堂擁有以安宮牛黃丸、同仁牛黃清心丸、同仁大活絡丸、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為代表的産品以及眾多經典藥品,常年生産的中成藥超過400個品規,覆蓋心腦血管、補益、清熱、婦科、兒科等多領域,豐富的産品資源形成對品牌發展和穩健經營的有力支撐。

  底蘊豐厚、歷久彌堅的品牌,讓同仁堂在中醫藥行業和消費者心目中具有極高的行業號召力和社會認同度,得天獨厚的品牌實力和美譽度正助力公司充分釋放老字號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創新驅動 老字號加速提質增效

  如今,北京同仁堂已擁有七個子集團和多家直屬子公司,着力構建以制藥工業為核心,集商業零售、健康養生、醫療養老、國際藥業為一體的“制藥+”産業格局。截至目前,全系統擁有中成藥、保健食品等八大類、3000余種産品,20多個劑型、40多個現代化生産基地和230多條現代化生産線,安宮牛黃丸、同仁牛黃清心丸、同仁烏雞白鳳丸和同仁大活絡丸等一大批王牌名藥。

  來到傳統醫藥展覽會裏,漫步同仁堂展&,觀眾還能打卡四診儀、皮膚測試和精油定制、AI大健康篩查儀器體驗等。這些充滿現代科技感的産品和服務,正是老字號持續創新的生動縮影。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回顧同仁堂品牌創立350餘年的歷程,實際上就是一部不斷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歷史。這也是老字號能在中醫藥行業經久不衰、獨領風騷的“青春密碼”。

  近年來,同仁堂持續加強研發頂層設計,成立同仁堂集團科學技術委員會,制定同仁堂集團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方案,打造産、學、研、銷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目前,同仁堂擁有以同仁堂研究院、健康藥業公司研究院、國藥公司研究所為主的科技創新&&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累計獲得國內專利授權800余項,科技研發體系健全。“十四五”以來,同仁堂集團完成各類新産品開發上市近300個,發表論文142篇,擁有6個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的標準化實驗室,先後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

  一批創新成果涌現,為老字號注入強勁活力:巴戟天寡糖膠囊填補了中藥治療抑鬱症的空白;取得了中藥提取製劑連續製造關鍵技術、中藥丸劑生産過程關鍵技術等研究成果,堅持創新工藝技術解決行業共性技術難題,徹底改變了中藥生産手工操作的局面。

  積極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健康生活的新需求,同仁堂集團發展重心正向“守護人民健康”全面拓展。在戰略布局上,同仁堂集團積極構建以工業制藥為核心,以商業零售、健康養生、醫療養老、國際藥業為支撐的“制藥+”大健康産業格局。

  同仁堂集團及子公司擁有多個生産基地,遍佈北京、河北等地區,在傳承傳統生産工藝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智能化生産,提升産能、降低能耗,逐步打造技術先進、功能完整、綠色環保的工業産業集群。尤其是智能智造新技術的應用,更成為老字號提質增效的“加速器”。

  來到中成藥展示區,同仁堂知名品種悉數亮相,同仁大活絡丸、蘇合香丸、六味地黃丸、感冒清熱顆粒等數十個品種,其中很多還是消費者家庭藥箱裏的常備藥。別看是經典産品,照樣凝聚着同仁堂創新的智慧,蜜丸是同仁堂的主力劑型之一,為了滿足市場供應,企業搭建物聯網數字化生産線,實現了合坨、制丸、扣殼、蘸蠟、外包等聯線數據採集、儲存及追溯。通過中藥丸劑生産全過程智能分析控制技術攻關和創新技術産業化,建成以同仁牛黃清心丸為示範的國內首條大蜜丸水分和成品整體質量在線檢測生産線,有效提高了丸劑生産現代化水平。

  同仁堂還引進國內首條口服液全自動連線,衛星定位車自動將包材輸送至生産源頭、運輸拆盒、洗瓶消毒、灌裝藥劑、包裝、裝箱賦碼、成品自動入庫,玻璃瓶不下線、不接觸操作人員,年産能可達到1.8億支。

  老字號的“新玩法”還有不少。知嘛健康是同仁堂這兩年着力打造的新零售品牌,融合了時代創新的元素,展現出了“健康新玩法,科技驅動世界”的理念,看著工作人員調製的本草美式咖啡,有的參觀者感嘆道:“看了這些産品,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這句話,同仁堂確實做到了。”

  “企業規模那麼大,産品那麼多,怎麼管控質量?”面對消費者的“靈魂”提問,同仁堂以科技賦能回應。

  “這裡是同仁堂中藥全程追溯管理系統,基於保障藥品質量,加強對藥品質量管控的目的。”同仁堂展&工作人員介紹説,系統物聯網收集數據,聚焦“從種子到杯子”的追溯,“從田間到車間”的監管,最終實現中藥生産、加工和流通等各個環節可追溯的系統。據了解,追溯系統涉及藥材種植、飲片加工、成藥製造、藥品流通和銷售的整個中成藥産業鏈,最終實現藥品追溯的全面監督和對外開放。目前,同仁堂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追溯管理系統已搭建完成。

  企業目前正在建設中成藥追溯管理系統,作為追溯系統的終端,聚焦從藥材到成藥生産過程的追溯,涉及原輔料入庫、前處理管理、製劑生産、質量控制和流通管理五大環節,消費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掌握藥品從“田頭到床頭”的全過程信息。

  深耕國際化 “出海”塑造全球影響力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中醫藥學也是理論體系最完整、參與人群最廣泛、治療效果最顯著,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主流醫學體系,為中華民族的健康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對人類文明進步産生了積極影響,其特殊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廣泛關注。

  從家喻戶曉的中華老字號,北京同仁堂正在加速向國際化品牌跨越,向全球傳播同仁堂文化。

  當前,中國企業“走出去”已是大勢所趨,“出海”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其實早在1993年,北京同仁堂就獲得自營進出口權。在此之前,1989年同仁堂商標就已在馬德里註冊成功,成為中國首批國際商標,為品牌國際化奠定堅實基礎。

  2000年,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借助資本市場發展,老字號提速國際化進程。三年之後,北京同仁堂國際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統一負責同仁堂在海外市場的規劃、管理與發展,積極開拓新市場,進一步加快同仁堂的國際化步伐。

  駛入國際化“快車道”,老字號落子布局的成果更加豐碩:2008年,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香港大埔基地生産線首次通過香港衞生署GMP認證,同年正式投産;2013年,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19年,入選首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

  同仁堂大埔生産研發基地是目前中國香港最大的中藥生産基地,生産線通過ISO22000認證、中國香港HACCP認證及中國香港、日本、澳大利亞、歐盟GMP認證、清真(HALAL)認證等。2019年,愈風寧心片通過歐盟上市許可,使同仁堂成為國有藥企中第一家在歐盟地區獲得植物藥上市許可的企業。截至目前,同仁堂在境外累計註冊1200余個品種品規,同時積極推行中成藥的現代化與本土化,比如愈風寧心片在歐盟以藥品身份註冊,成為至今為止在歐盟獲批的5個註冊中成藥之一。

  現在,國際藥業已列入同仁堂集團着力打造的“制藥+”大健康産業五大板塊之一。同仁堂國藥公司正按照“致力於同仁堂中藥和保健品在境外的研發、生産與銷售,打造國際知名的同仁堂境外發展集團”的新要求,抓住“雙循環”發展機遇,堅持經濟走出去與文化走出去相結合,“走出去”與“引進來”並舉,開展“中醫藥+人工智能”業務、構建同仁堂境外中醫體系、建設中醫藥境外傳承培訓基地、發展醫療旅游、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中醫藥跨界基地。

  緊抓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機遇,同仁堂集團正在籌備設立北京同仁堂海南控股有限公司,希望通過打造同仁堂“海外優選”品牌等&&,為集團布局“中醫藥+高新技術”産業相關業務奠定基礎。

  眾所周知,中醫藥和西醫藥分屬不同的文化體系,讓中醫藥服務世界人民健康,需要文化同行。同仁堂集團在境外的零售終端、中醫診所、養生中心、醫療中心、文化中心,既是經濟實體又是文化載體。每個門店都設有中醫藥特色文化展示區,人們來到同仁堂不僅可以體驗中式健康服務,還能學習太極拳、八段錦等中國傳統養生方法。

  同仁堂境外機構會定期舉辦健康講座、義診等,向每一個有健康需求的地方推廣中醫藥文化。同仁堂集團在美國洛杉磯醫學中心和意大利聖馬力諾孔子學院建立了博物館,當地人隨時可以到那裏了解中醫藥文化,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同仁堂在境外的1000余名員工中,當地員工佔90%以上,他們都是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者。

  深耕境外三十餘年,同仁堂以“民心相通”為主旨,積極助力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健康産業集團。目前,同仁堂集團已在境外26個國家地區開設140多家零售終端、中醫診所、養生中心、醫療中心和文化中心,並在中國香港地區建設生産研發基地和中醫養生中心,已累計為境外民眾提供中醫藥診療服務3000多萬人次,讓眾多境外人士了解了中醫藥、認識了同仁堂。

  名醫、名藥、名店相結合,同仁堂構建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在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傳承中醫藥文化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正實現從“北京的同仁堂”“中國的同仁堂”向“世界的同仁堂”跨越。

  面向未來,同仁堂集團將深化目前以工業制藥為核心,集商業零售、健康養生、醫療養老、國際藥業為一體的“制藥+”産業格局,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健康産業集團。

  同仁堂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工會主席范紅&&,同仁堂集團將本次大會作為一次難得的對外交流合作的機會,積極加強與世界各國政府官員、行業專家的溝通,形成了多個合作意向和思路,為同仁堂中醫藥産業“出海”奠定了基礎。目前同仁堂集團已與柬埔寨、韓國、新加坡、越南、文萊、馬來西亞等已開展合作的國家,圍繞增加門店數量、打開銷售渠道等內容進行了磋商。同時,積極擴展在沙特阿拉伯、哈薩克斯坦、坦桑尼亞、匈牙利的業務,努力把同仁堂的優質産品、服務、文化帶給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人民。就在昨天,密克羅尼西亞衞生和社會工作部部長及世界衞生組織、越南、斯裏蘭卡、匈牙利、吉布提的與會嘉賓訪問了同仁堂健康藥業大興生産基地,參觀了“無人工廠”和知嘛健康零號店,充分體驗了“無人工廠”的現代高效和藥食同源食品的時尚豐富,嘉賓們紛紛點讚,在留言簿上寫下感想。他們&&“這一次訪問非常難忘!為了全人類,請把這項偉大的工作繼續進行下去!”下一步,同仁堂將主動開展與世界醫藥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積極吸納全球不同醫學傳統的文明成果,全面提升中醫藥的現代化、標準化和國際化發展水平,努力為世界人民提供更多品質優、療效好的良心藥,真正做到有人類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為加快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