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船我待了快半輩子,這片海我守了快30年,想想馬上就要退休了,還真有些捨不得。”浙江海警局執法員在執勤間隙為“海叔”準備了一個樸素又熱鬧的生日會,“海叔”環顧周圍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感慨道。
“海叔”叫作程海,船上的執法員總喜歡喊他“海叔”,他就像船上的活化石,用三個“最”字書寫海警人生——年紀最大、資歷最深、在艦時間最長。
作為一名工作29年的海警人,“海叔”也曾面臨着“留下”或者“離開”的選擇。時間回到25年前,那一年程海在綜合性專業技能比武中表現出色,一口氣拿下7項第一,領導大力拍着他的肩膀&&肯定,戰友們投來敬佩又羨慕的目光。這份榮耀,為他單調艱苦的海上生活鍍上了一層璀璨的金邊。
然而,幾天后一通來自家鄉的電話在他心中激起層層漣漪。
“阿海,我們公司正缺你這樣的技術顧問!”老同學的聲音穿透嘈雜的信號,“待遇是你現在的幾倍,不用出海,還能照顧家裏!”
“待遇翻幾倍”、“照顧家裏”……這些字眼精準地戳中了他內心深處。夜深人靜,當戰友們沉入夢鄉,機艙的轟鳴也變得遙遠,程海卻輾轉反側,一時間,“離開”還是“留下”在程海的心中反復撕扯。
一邊,是觸手可及的優渥生活,是父母妻兒殷切的期盼,是告別風浪顛簸的穩定和舒適。另一邊,是他日夜相伴的“夥計們”,是那片他經歷過無數次狂風巨浪的大海,這裡有他傾注的心血,有他磨礪出的榮譽感,更有一種早已融入他血脈的責任與歸屬。
就在他內心搖擺不定、幾乎要向岸上的“穩定”傾斜時,一次突如其來的緊急任務,照亮了他迷茫的心海。
一艘漁船在風浪中遇險,警報聲在深夜驟然拉響,程海條件反射般地從床上彈起,衝向機艙,撲在轟鳴的主機旁,他緊盯着儀表盤,耳朵敏銳地捕捉着機器每一個細微聲響,雙手沉穩地操作着。柴油機在極限功率下咆哮,推動着艦艇全速疾馳,機艙裏噪音震耳欲聾,溫度急劇升高,汗水瞬間浸透了衣服,神經緊繃到了極致。
隨後,執法艇順利抵達遇險漁船附近,程海透過小小的舷窗,看到執法員奮不顧身地跳幫、施救,看到所有遇險漁民被安全轉移上艦,一瞬間,所有的猶豫、掙扎、對“舒適”的嚮往,都在心中煙消雲散。
他明白,這片他曾經以為看膩了的海,連接着漁民的家,連接着萬家燈火的期盼,更連接着一名海警執法員的使命與光榮。


生日會上,有個小夥問程海:“海叔,這片海你都看了三十年了,還沒看夠呀?”海叔卻紅了眼,許久後他緩緩開口説道:“看不夠,這片海不管多少年也看不夠......”
創作手記:
29年的歲月,海叔早已將熱血融進了浪花裏,把青春鐫刻在航跡中。而我在描繪他這近半生的堅守時,最想拉直的問號是我們每個人在生命長河中都會遇到的那個抉擇漩渦。當現實安穩的島嶼向你溫柔地招手,當奮鬥的價值被物質的天平反復稱量,當舒適的誘惑如潮水般一波波湧來,拍打着疲憊的身心——那一刻,你是否還能清晰地聽見內心深處那聲最初的召喚?是否能在迷霧與風浪中依然辨明那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航線?
海叔的故事告訴我,真正的航向並非總在風平浪靜時顯現,而往往是在抉擇的漩渦與風浪的考驗中,被內心那不可磨滅的召喚所錨定。那片海,屬於每一位逐夢奮鬥的海警人。(浙江海警局 郭晨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