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虎鯨”超大型無人潛航器。
美海軍“海上獵人”號無人水面艦艇。
近日,美國媒體披露了美國海軍在有人/無人混合艦隊建設方面的新動態。一段時間以來,美海軍致力於打造一支規模龐大、具備高度協同作戰能力的混合艦隊,相關舉措引發外界關注。
多管齊下推動發展
2022年,時任美海軍作戰部長邁克爾·吉爾戴在國防工業會議上首次提出構建一支包含150艘無人艦艇、艦艇總數達500艘的有人/無人混合艦隊設想,推動美海軍體系化發展無人系統並加強有人/無人系統協同作戰能力建設。
在戰略規劃方面,美海軍明確了發展目標。2022年,美海軍相繼發布《海軍作戰導航計劃》《兵力設計2045》,提出打造一支由350艘有人艦艇以及150艘無人艦艇和無人潛航器組成的混合艦隊。2024年,繼任的美海軍作戰部長莉薩·弗蘭凱蒂發布新的《海軍作戰導航計劃》,強調繼續擴大無人系統規模和數量,並加強其與有人作戰&&的融合。
在編制結構方面,美海軍通過創設針對無人系統的專門職級和崗位,集中資源推動無人系統建設、運用和維護。2024年,美海軍頒佈第36/24號文件,設置“機器人專家”職級,涵蓋無人潛航器、無人機等6個類別。美海軍人員可通過院校培訓、網絡自學和崗位實踐等途徑獲得相應技術等級。此外,美海軍在艦艇上增設“機器人專家”崗位,由擁有相應技術等級的現役水兵擔任,他們將成為未來海上無人作戰的重要力量。
在裝備採購方面,美海軍認為,大型無人水面艦艇是實現分佈式海上作戰的關鍵裝備,需具備在前線部署並與有人艦艇協同作戰的能力。美海軍預計將以每年2艘的速度採購大型無人水面艦艇,共計採購10艘,並推動其他類型無人水面艦艇和無人潛航器的採購工作。
在訓練試驗方面,加快創新驗證步伐。在有人/無人混合艦隊概念定型之前,美海軍已開展有人/無人艦艇的協同作戰演練。2019年,美海軍組建第1水面艦艇發展中隊,專注於海上無人作戰研究。2021年,成立體系化無人裝備試驗部隊——第59特遣隊,標誌着水面、水下和空中無人裝備首次實現系統整合。為進一步支持混合艦隊構想,第59特遣隊設立下屬指揮部,專門負責有人/無人協同作戰演練。目前,美國所有大型海上聯合演習均有無人裝備參與,且有人/無人協同演練課目不斷增加。
面臨諸多難題挑戰
外媒分析認為,美海軍在推動混合艦隊建設方面頻繁發力,但其發展建設面臨諸多挑戰。
無人系統自身存在短板。一方面,美海軍在尚未完全明確無人系統作戰概念的情況下,已在大型無人水面艦艇試驗上投入超過5億美元。由於缺乏連貫穩定的發展方案,美國國會對後續資金投入持謹慎態度。另一方面,無人艦艇在複雜電磁試驗環境中的表現未達預期,其在現代海戰激烈對抗環境下的實戰能力令美海軍感到憂慮。
有人/無人系統關係失衡。短期內,有人系統和無人系統之間競爭大於合作。此前,美海軍主要將無人系統用於偵察監視和反水雷任務,然而,近年來重點發展的大型無人艦艇更強調具備反艦能力,這與現役軍艦的能力出現重疊。同時,在總建造經費相對固定且建造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有人艦艇和無人艦艇之間存在互相爭搶發展優先權的矛盾。雖然美海軍建議加快無人艦艇建設,但美國國會對於將有人艦艇建造經費轉移給無人艦艇持反對意見。
外部環境干擾因素較多。2024年8月,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指出,美海軍艦艇建造處於近25年來最糟糕的狀態。由於技術工人短缺、供應鏈不穩定及採購成本上升,美海軍建造的艦艇普遍面臨交付延期問題。原定於今年交付的2艘大型無人水面艦艇,交付時間已被推遲到2027年。
發展前景難以預料
為應對上述問題,美海軍已針對混合艦隊建設提出多項舉措。
明確作戰能力目標。美海軍科學技術委員會近期發布《無人系統前進之路》報告,建議重點聚焦無人系統在態勢感知、火力打擊、後勤保障、通信保障和戰術欺騙等5個領域的作戰能力發展。
增加試驗演練頻次。近期,美海軍更加注重加強有人/無人系統的聯合演練。第66特混艦隊作為美海軍首個“全域特混艦隊”,已完成80余次有人/無人裝備的協同演練,並整合網絡空間作戰和太空軍力量裝備,為混合艦隊的實戰運用提前做好準備。
加大外部支持力度。3月4日,特朗普宣布將在白宮設立造船辦公室,並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手段重振美國軍用及民用造船廠,以推動美國造船業整體復蘇。該舉措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有人和無人艦艇的交付速度。
美海軍在有人/無人混合艦隊建設上持續發力,但受技術瓶頸、系統協同難題、經費分配矛盾等因素影響,其發展前景存在不確定性,相關動向值得關注。(王昌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