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火星探測領先優勢擴大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14 17:07:52
來源:參考消息

港媒:中國火星探測領先優勢擴大

字體: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9日報道,隨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更新“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帶回火星樣本的時間表,在取回火星岩石的競賽中,中國的領先優勢大幅擴大,NASA至少落後了4年。

  據報道,即將離任的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1月7日在媒體吹風會上説,“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採集的樣本最早到達地球的時間是2035年,該探測器於2021年在火星上着陸,目前仍在收集樣本。

  報道稱,相比之下,中國航天官員在2024年9月宣布,中國的天問三號任務計劃2028年前後實施兩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樣品返回地球。

  香港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昆廷·帕克説,這場競賽可能帶來“斯普特尼克時刻”——蘇聯在1957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令美國措手不及。

  帕克説:“中國不僅是領先NASA一年,而是領先好幾年。”不斷增長的成本促使NASA於2024年放棄了原本的火星樣本返回任務計劃,轉而在私營企業和學術界投入資源的條件下,尋求一種更便宜、更快速的解決方案。

  據報道,2020年估計該任務的總成本為30億美元,僅三年後已增長到110億美元。

  納爾遜説:“我認為,我們肯定不想看到世界上唯一的火星樣本是由中國航天器取回的。”

  報道稱,納爾遜説,中國的天問三號將採取簡單的“即採樣即返回”策略,把航天器降落在一個特定的位置,而NASA取得的火星樣本是通過“非常有條理的過程”選擇的。

  據報道,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行星地質學家楊蔚説,中國科研界將努力使天問三號任務的採樣盡可能多樣化。

  香港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錢煜奇説:“相比之下,中國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中國的研究人員及國際合作者將仔細選擇天問三號的着陸點,以最大限度提高該任務的科學回報。

  他説,中國成功的月球取樣返回任務表明,“即採樣即返回的方式也可以解決重大的科學問題”。

  據報道,錢煜奇還指出,“由於NASA的預算和其他限制”,從火星上取回“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收集樣本的任務“還可能會面臨更多次推遲”。(編譯/胡雪)

  這是2023年4月24日,在“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新華社發 國家航天局供圖)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