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5G-A建設已從試點探索邁入規模商用新階段,數智化變革正滲透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中,一句“幫我打開電視”就能觸發大屏即時響應;工業車間裏,機械臂協同作業、AGV集群調度讓生産效率得到提升;醫院診室中,AI大模型輔助病例生成,令診療效率大幅提高。
中國電信展區彈鋼琴的機器人
9月24至26日,以“數實融合新引擎 智啟未來新動能”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北京舉辦。作為通信行業的年度“風向標”,本屆展會吸引全行業聚焦。3萬平方米的展廳裏,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塔、華為等300余家企業齊聚,重點展示了具身智能、低空經濟、量子科技、空天地海一體化應急通信保障等應用成果。
5G-A建設正加速向體驗升級轉型
當前全球5G-A發展勢頭迅猛,已有超過50張網絡實現規模商用。我國憑藉技術研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先發優勢,目前已在300多個城市啟動5G-A部署,其中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實現核心商圈、交通樞紐“連續覆蓋”,建設進度和覆蓋範圍均領跑全球。
更為關鍵的是,當前5G-A建設正從傳統的流量經營、比拼帶寬,轉向圍繞用戶需求、優化服務體驗的新階段,差異化服務成為核心競爭力。
“通信可以提供更好的分層分級服務。”華為中國運營商Marketing部部長梁策向記者介紹,一是X倍速服務,5G-A網絡如同飛機分艙、高鐵分座,能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差異化體驗,比如直播主播需要穩定不卡頓的網絡,普通用戶日常刷視頻需基礎流暢度,5G-A能在不影響基礎體驗的前提下,為高需求用戶分配更優網絡資源;二是Logo2.0的服務,它支持運營商在手機信號欄左側自定義顯示內容。既能展示VIP服務、地域特色標識(如蘇超賽事專屬標識),還能升級為互動窗口,直接連接運營商雲業務、AI 服務,讓服務更貼近用戶需求。
在5G-A+AI加持下直播體驗不斷升級
5G-A+AI全場景重塑生産生活
“5G廣泛融入千行百業,已覆蓋國民經濟的86個行業大類,‘5G+工業互聯網’項目累計超過1.85萬個,‘人工智能+’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落地,‘三新經濟’增長值超過24萬億元。人工智能大模型走深向實,已發布大模型1500余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鐘志紅在大會開幕式上透露的這組數據,凸顯了5G-A與AI融合發展的巨大潛力。
隨着5G-A與AI的深度融合,其應用場景正從産業賦能到日常生活,實現個人、家庭、行業的全場景覆蓋。
在個人端,“人人都有智能體”逐步走進現實。高階手機突破算力限制,結合5G-A低時延、優帶寬與邊緣AI算力,讓智能服務觸手可及,例如用戶用手機拍攝文檔,邊緣AI能在1秒內完成識別、翻譯、格式轉換。運營商推出的雲智産品,可基於用戶習慣和喜好提供個性化服務,比如自動整理工作郵件、推薦生活服務等,既提升效率,也開闢了新的市場空間。
華為展區的語音控制咖啡製作演示
在家庭端,數智生活體驗迎來新空間,三大運營商分別推出了“美好家”“智家通通”“移動愛家”等家庭數智品牌,讓智能滲透生活細節。一句“我想看科幻電影”,電視會自動檢索&&資源並播放,同時聯動窗簾關閉、燈光調暗,打造沉浸式觀影氛圍;一句“家裏沒牛奶了”,智能音箱直接跳轉電商&&下單,全程無需動手。此外,AI情感陪伴機器人能通過語音識別判斷老人情緒,主動陪聊解悶;AI健身游戲可通過攝像頭實時糾正動作,相當於“把私教請回家”;AI健康助理能連接血壓儀、體脂秤等設備,自動生成健康報告並提醒用藥。
在行業端,5G-A正加速傳統5G專網“提質升級”,成為産業數智化的核心動力。以鋼鐵行業為例,針對涂層檢驗精度不足的難題,5G-A加傳感器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成功替代人工,大幅提升效率與質量;在深圳、杭州、合肥等地,5G-A支撐無人機完成物流配送、城市巡檢、應急救援等任務,推動低空應用加速落地,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鐵塔展示的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信息通信技術給各類用戶帶來越來越豐富應用體驗的同時,也在推進千行萬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華為中國地區部副總裁黃雒蒙&&。
隨着“人工智能+”行動深入推進,5G-A與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持續突破,行業數智化轉型已“箭在弦上”,無論是更智能的生活服務、更高效的産業場景,亦或者是更創新的跨界應用,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