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煥新記:AI如何讓傳統車間變身“數字工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9 17:25:40
來源:新華網

蘇州工業煥新記:AI如何讓傳統車間變身“數字工坊”

字體:

新華網北京5月29日電(趙海軍)蘇州太倉的一家紡織廠裏,500&噴氣織機正編織着石墨烯抗菌面料。但與傳統車間不同,每台織機的傳感器都在向中央服務器傳輸數據:緯紗張力、引緯速度、電機溫度——AI算法實時調整着128項參數,讓面料的克重偏差控制在1.2%以內。“這套系統是同元軟控幫我們做的數字孿生,現在訂單響應速度提升了40%。”工作人員指着屏幕上的能耗曲線,“去年我們用AI優化了漿紗工藝,每噸紗線節約蒸汽300千克。”

這種“老樹開新花”的場景,正在蘇州傳統産業帶密集上演。在博眾精工,參加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組織的“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華東站活動的記者們看到了企業自主研發的外觀缺陷檢測設備,該設備能夠高效完成電子産品的尺寸及外觀檢測,支持超過30種不同的檢測類型,UPH超過3000,過殺率控制在3%以下,漏檢率低於0.5%,顯著提升了檢測精度和效率。這家土生土長的吳江民營企業,如今也為電池廠商提供鋰電池製程設備及電池整線智能解決方案。其中熱複合切疊一體機疊片單片效率達到0.125秒/片;研發出的第三代隧道腔式注液機,産品合格率高達99.8%以上,設備性能均高於行業水平。

重工企業的柔性革命

三一重機的智能工廠裏,AGV小車隊列正有序穿過焊接區。每輛AGV的車載電腦都與雲端MES系統聯動,能根據訂單優先級自動規劃路徑。目前,工廠實現了“一台起訂”,微小挖機定制化率達75%。當三一重機運營本部副總經理何鵬飛點開全球訂單管理系統,屏幕上實時跳動着來自南美洲、大洋洲的客戶需求,AI智能排産會把不同配置的訂單拆解成數千個工藝點,由數十條柔性生産線來完成生産。這展現了智能工廠在柔性生産和定制化服務方面的強大能力。

更顛覆的變革發生在質量管控環節。友達光電的面板檢測車間,原本需要100名工人拿着放大鏡檢查産品缺陷,如今被32&AI檢測設備取代。“系統用了深度學習模型,連0.05毫米的劃痕都能識別。”總經理辦公室主任王東芳展示着良率對比圖,導入AI後,高端車載屏的良率提升10%。在昆山工廠的二期産線,AI甚至能預測設備故障——通過分析20000+傳感器數據,系統提前48小時預警了一次設備磨損,避免了1200萬元的停産損失。

AI産業鏈的生態爆發

思必馳的語音實驗室裏,工程師正在訓練車載語音大模型。“當用戶説‘我要去最近的咖啡店’,模型會結合實時路況、會員積分和偏好口味推薦選項。”技術總監演示着多輪對話能力,這套系統已搭載在20餘款新能源車型上,語音喚醒準確率達98.6%。

在蘇州,這樣的AI企業正形成産業集群:同元軟控的系統倣真軟體為某品牌汽車的混動變速箱做性能優化,某品牌商用機器人則用上了思必馳的降噪算法。

“現在,一切變得簡單多了。”亨通光纖總經理劉振華説,數字系統可模擬高溫、強壓等複雜工況,光纖製造流程涉及的沉積、拉絲、檢測等各個環節都由系統在線上進行AI算力模型倣真模擬。幾名研發人員用15天時間就能確定合適的工藝參數,為訂單及時交付提供了保障。相較5年前,光纖工廠的效能提升66%,單位製造成本降低21%,不良率降低52%。而在陸上端,匯川技術的伺服系統控制着成纜機的張力,誤差不超過0.1牛頓。

當車間變成“數據熔爐”

在蘇州地鐵3號線和7號線,科沃斯商用清潔機器人正以1200㎡/h的高效清潔速度,輕鬆應對站廳和站&層的清潔任務。憑藉先進的AI路徑規劃技術,機器人不僅能精準導航、智能避障,還能自主通過地鐵閘機和電梯,無縫完成跨層清潔,不知疲倦地提供24小時智能清潔服務。而在20千米外的匯川技術車間,新能源汽車電機的測試數據正傳入雲端——這些包含1000+參數的運行日誌,將成為下一代電機設計的AI訓練素材。

從紡織車間的紗線張力到半導體産線的離子束流,蘇州的“數字工坊”正在證明:AI不是製造業的外挂工具,而是重構産業基因的核心引擎。當同元軟控的工業軟體、華興源創的檢測設備、思必馳的AI算法滲透到每一道工序,傳統製造的邊界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由數據驅動、算法決策、實時優化的新型工業生態。在這片曾經孕育“蘇南模式”的土地上,AI正在書寫中國製造的新敘事。

【糾錯】 【責任編輯:宮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