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丨生命教育,還需補上哪些課?-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0/28 09:21:09
來源:新華網

新華視點丨生命教育,還需補上哪些課?

字體: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 題:生命教育,還需補上哪些課?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明鴻、周思宇、張子琪  

  教育部近日&&《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條措施》,要求“加強學生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挫折教育,提升學生適應環境、調適情緒、應對壓力等方面能力,增強心理韌性和心理免疫力”。

  熱愛生命、尊重生命,青少年需要接受必要的生命教育。當前中小學生命教育開展情況如何?“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調查。

  生命教育正在興起

  2024年11月20日,貴州省納雍縣第六中學的數十名學生走進當地消防救援大隊,了解消防官兵的日常訓練和生活,並與他們面對面交流,探討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面對學生的提問,多名消防官兵説,雖然消防工作很危險,但每次成功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都讓他們倍感榮耀。

  拜訪不同職業、年齡的群眾是納雍六中生命教育系列活動之一。近年來,該校通過開展“以生命影響生命、以生命感悟生命、以生命激勵生命”系列特色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綻放生命。高二年級學生楊俊傑説,這能讓他感受到生命的堅韌,更清楚該如何確定人生目標、應對困難。

  記者採訪發現,生命教育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自2004年起,遼寧、上海、湖南、黑龍江等地相繼頒佈了中小學生命教育實施綱要或方案。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重視生命教育。

  洛陽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趙丹妮説,生命教育是一種生命意義觀的教育,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尊重、珍愛生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健康地發展生命。

  有的學校將生命教育融入學科教育。貴陽市雲岩區第三小學校長楊和婭介紹,該校除了採取召開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生命教育外,還會將生命教育融入學科教育。該校語文教師王新雨説,在日常教學中,她會根據課文內容適時引導學生探討生命的來之不易,從而樹立“生命至上”的價值觀。

  有的學校將“萌寵”引入校園,開展一場以愛啟智的生命教育。青海省西寧市文逸小學在校內飼養了小羊、兔子、珍珠雞、孔雀等動物,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奇妙與溫度。學校相關負責人説,孩子們了解動物生活習性、成長過程的同時,也能緩解學業焦慮,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和責任感。

  有的學校將生命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在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學,綜合實踐課任課教師錢劍波從2014年開始通過“義冢”項目進行生命教育,帶領學生們為“無主骨灰”舉行義務樹葬儀式,引導學生去體會生命、尊重生命。

  全國生命教育示範學校重慶市江北中學提供的數據顯示,該校近5年學生輕生率為零,心理測評優良率從78%提升至93%。

  開展生命教育面臨一些困難

  記者調查發現,儘管生命教育越來越受重視,但真正上好這堂課還面臨一些困難,一些學校的生命教育形式大於內容,針對性、實效性不強。

  ——缺乏大綱指引、資金支持,課程體系不健全。

  西部某縣教育局副局長楊某等人反映,由於缺乏統一的教材和教學大綱,生命教育的內容碎片化,不成體系。一些地方雖然&&了生命教育指導綱要,但實際教學中仍存在“重安全、輕意義”傾向。

  “不管是帶學生走出校園開展活動,還是在校內開辦各種實踐項目,都需要資金支持。”西部某中學德育處負責人説,由於缺乏具體政策和資金支持,學校目前只能從生均公用經費中勻一部分用於開展生命教育。

  ——專業師資匱乏致使學校“有心無力”。

  目前,部分中小學尚無專職心理教師,一些學校即便有專職心理教師,但因工作任務繁重,花在生命教育上的精力很有限。青海一位受訪教師説,學校上千名學生,僅靠一兩位心理教師,很難有效開展生命教育。

  多名受訪對象反映,因缺乏系統培訓,大多數學科教師難以在課堂教學中有效融入生命教育的內容,還有的老師簡單地將生命教育等同於安全教育。

  ——不少家長更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缺乏生命教育意識,家校難形成合力。

  河南洛陽老城區第二小學教師尹永彩反映,一些家長因工作繁忙或受傳統觀念影響,不願直面死亡話題,在家庭教育中沒有引導孩子正確理解生命的意義,“當孩子問到‘死亡’相關問題時,有的家長會回避,甚至呵斥孩子”。

  同時,現有評價體系側重知識掌握,忽視了學生價值觀的養成。受訪專家認為,生命教育成果要摒棄唯分數論的評價模式,更多地從德育成果評價出發,發揮生命價值觀念的引導力。

  多舉措加強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尋找生命的意義。很多做出極端行為的孩子,不能簡單歸因為心理問題,其癥結在於缺乏對生命意義的理解。”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教授劉慧説。

  業內專家建議,相關部門可組織專家團隊研究制定生命教育課程標準和工作指南,並將生命教育納入教師教育內容和通識培訓。

  重慶市江北中學校黨委書記王光毅等人認為,相關部門宜探索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體系,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需求,整合生物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多學科知識,形成細化的生命教育實踐指南,引導教師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生命教育的內容。

  “有條件的師範類院校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生命教育課程,培養具有生命教育理念、知識、技能和素養的未來教師。”趙丹妮説,相關部門還可以在有生命教育研究基礎的高校建立培訓基地,在各類培訓中嵌入生命教育模塊。中小學校可通過專題講座、研討會、實踐交流等形式加強教師培訓,讓他們掌握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在趙丹妮看來,社會各界也應營造重視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圍,通過媒體宣傳、社區活動、公益組織等形式,向公眾傳播生命教育的理念。相關部門還可以整合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生命教育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生命的力量和價值。

  楊和婭認為,相關部門應鼓勵教師開展生命教育的課題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並建立成效評價機制。“學校可以設計‘生命成長檔案袋’,收錄學生的助人記錄、情緒管理日誌等,期末以‘生命之星’徽章代替傳統評語。”她説。

  劉慧等人説,相關部門和學校還要加強對家長的生命教育,促進家校社實現良好協同。“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孩子尊重生命、熱愛生命。”趙丹妮説。

【糾錯】 【責任編輯:呂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