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改進幹部作風出實招 訪企入村,下沉一線解難題-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0/23 10:43:35
來源:人民日報

安徽改進幹部作風出實招 訪企入村,下沉一線解難題

字體:

  走進位於安徽省銅陵市的銅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一台&精密儀器高速運轉,各種不同型號的電容器産品被生産出來。

  “目前企業業務比較穩定,計劃在泰國建設的新工廠進展順利。”董事長黃明強説。

  拓展海外市場,一直是黃明強的目標,但是在國外建廠並非易事。轉機出現在今年5月,面對到訪的安徽省商務廳工作人員,黃明強思慮再三,還是提出了困難,“在皖企出海建廠運營比較集中的東南亞國家,能否依託商協會、僑聯組織等,設立相關服務機構?”

  沒想到,安徽省商務廳很快幫助銅峰電子與本省在泰國的商務服務網點建立&&。“目前,一期廠房建設、設備安裝調試已完成,正處於試生産階段,第一批産品即將發往海外。”黃明強説,“政府服務保障貼心,我們發展也更有信心!”

  約百公里外的安慶市宜秀區,綠豐園楊梅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玲紅喜滋滋地翻着賬本。“6月9日,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上門走訪,當時我正為楊梅的銷路犯愁。結果幾天后,市裏和區裏的融媒體中心就找到我,幫忙做宣傳推廣,合作社很快售出4萬斤楊梅,銷售額60多萬元。”

  察實情,解難題,促發展。今年,安徽深入開展“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從淮北平原到皖南山區,從生産車間到田間地頭,全省各級2.7萬名幹部深入企業和村莊,面對面聽訴求,實打實解難題,切實為企紓困、為民解難。

  入企進村,聽真話、問實情。5月中旬,在黃山市黃山區龍門鄉龍門村東坑村民組的廣場上,幾十名村民正你一言我一語,訴説着心裏的憂慮。人群中間,黃山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利民邊聽邊記,最後在本子上重重圈出兩個字——“增收”。

  龍門村約有1200畝茶園,主産太平猴魁、黃山毛峰。“村裏産業單一,農戶多以種茶、採茶為生,單靠茶葉,平均每戶年收入約2萬元,但茶季一過,如果不外出打工,日子就過得緊巴巴。”周利民説,“眼下最迫切的,就是要解決村民家門口增收的問題。”

  琢磨許久,周利民決定在龍門村組織成立“共富工坊”。“‘共富工坊’是去年開始探索的新模式,通過以工代賑方式解決村民‘家門口就業’問題。我們與外貿企業簽訂代加工協議,加工發夾、帽花等易學手工藝品。”周利民介紹。

  對症下藥,出實招、解難題。“政府承諾接下來會&&我們參加供需對接活動,在關鍵時刻,給我們吃下‘定心丸’。”接到蕪湖市商務局的電話,蕪湖市金湯鑄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艾和好長舒一口氣。

  金湯鑄造是一家生産鑄鐵件、汽車零部件的外貿出口型企業,客戶主要集中在國外。受多種因素影響,企業經營遭遇困難。面對新情況,更好服務外向型企業,成了擺在蕪湖市面前的新課題。遍訪企業找出癥結,該如何“對症下藥”?

  “我們一方面搭建企業出海聯盟、組織國際商貿對接,深化商協會紐帶作用,推動企業‘走出去’開拓增量;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精準對接市場,同時進一步完善服務保障體系。”蕪湖市商務局副局長程群介紹。今年上半年,蕪湖市組織101家重點企業發起國際經貿合作聯盟,共同開拓國際市場,成功舉辦系列經貿對接會,累計組織60家重點企業參與,組織221家次企業參加了135場境內外國際展會,達成意向訂單金額近2.3億美元。

  積極作為,轉作風、促發展。今年7月,滁州市來安縣修訂《來安縣中藥材特色農業保險實施方案(2025—2029)》,將金絲皇菊納入保險範圍,明確該品種最低投保畝數為30畝,縣財政保費補貼比例佔大頭。

  此次方案調整,緣於一次走訪。“來安縣金絲皇菊家庭農場負責人儲著華等多次反映,目前沒有針對金絲皇菊的地方特色農業保險險種,我們認為需要從制度層面加以解決。”來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吳悌高説。

  精準解決具體問題的同時,安徽還由點及面梳理解決共性問題,實現從“解決一個問題”到“破解一類問題”。截至目前,安徽省級層面梳理歸納13個涉企共性問題,5個涉農共性問題,市縣層面初步摸排幾百個共性問題,實行部門聯動、集中攻堅。

  訪企入村期間,安徽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落實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要求,省級負責同志帶頭,各級幹部主動走出辦公室,下車間,上田埂,不開會聽匯報,不要求寫書面材料,不給基層添麻煩、增負擔。(記者 張志鋒 徐 靖)

【糾錯】 【責任編輯: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