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地處雲南東南部,夏季濕熱、河湖眾多。為防止孩子們在野外游泳導致溺水,當地陸續建設115個游泳池,實現鄉鎮全覆蓋,並開設免費游泳課,改變孩子的玩水習慣,提升游泳技能。
開學伊始,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盤龍鄉中心小學的游泳池邊,孩子們正跟着教練的節奏熱身、練習動作,一些有游泳基礎的已經躍入水中游起來,身姿舒展流暢。文山州第二屆青少年校園游泳比賽將於月底舉辦,不少孩子抓住機會就加練。
文山州夏日長,氣溫高。如何做到既滿足少年兒童游泳、玩水的需求,又能減少溺水安全隱患?
下轄104個鄉鎮(街道)的文山州,建了115個游泳池,兩年間實現鄉鎮游泳池全覆蓋,每個鄉鎮都有學校開設免費游泳課。
游泳池數量增加的同時,另一組數據在下降:全州2023年學生溺水事件較2022年下降50%,2024年同比再降超83%。
為什麼要實現鄉鎮游泳池全覆蓋?建一個游泳池要花多少錢?後期維護運營怎麼辦?帶着這些問題,記者近期到文山州富寧、廣南、硯山、丘北四縣的學校進行了探訪。
為啥建
教會孩子自救和救人技能,改變玩水的習慣
聽説州裏計劃在每個鄉鎮建設游泳池,作為分管體育工作的文山州教體局副局長,馬驊直言盼來了防治學生溺水的好辦法。
愛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沒有安全保障的野外環境卻讓溺水成為學生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文山州地處雲南東南部,夏季濕熱、河湖眾多。學校為了防止孩子溺水,上學期間要開展安全教育,假期還要派老師頂着烈日巡河巡塘。
“建設游泳池,給孩子們提供安全衞生的玩水環境,讓孩子們掌握自救、救人技能,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孩子溺水事件。”馬驊説。
堵不如疏。“建設游泳池、開設游泳課,不僅能教會孩子自救和救人的技能,也能改變孩子玩水的習慣。”馬驊告訴記者,不少溺水事件發生在村裏的池塘,那也是牲畜喝水的地方,家長、老師、基層幹部不可能每天24小時盯着,“禁止游泳”的牌子很難形成有效的震懾。“習慣了在學校游泳池游泳,孩子們哪還受得了臟乎乎的‘牛滾塘’?”馬驊説。
2023年初,文山州決定啟動“一鄉鎮一游泳池”工程,在104個鄉鎮(街道)學校內建設游泳池。文山州教體局在調研基礎上,提出在“學生集中區、水源充沛地、交通便利處”優先選址,採用“固定式泳池+裝配式泳池”分類建設,州裏按每個游泳池5萬元的標準進行補助,通過“州裏補助一點、縣裏自籌一點、社會捐贈一點”的模式籌資。
“缺錢、學校有抵觸情緒,怎麼辦?”記者把問題拋給馬驊。馬驊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你見過溺亡孩子的家長嗎?我見過。”
他説,一個孩子溺亡,是3個家庭的陰影: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些心理創傷可能永遠都無法撫平,“如果你看過溺亡孩子家庭的悲傷,就能體會啥是‘生命至上’。”
怎麼建
先解決有沒有泳池的問題,再逐步提高標準
文件下發,馬驊接二連三接到諮詢電話。他説:“不少學校來問相關政策、爭取項目落地,我知道這事兒基本成了。”
廣南縣八寶鎮初級中學便是積極爭取泳池落地的學校之一。“鎮上有3所學校,因為我們場地條件更好,最終脫穎而出。”八寶鎮初級中學黨總支書記梁健介紹,學校配建更衣室、防護欄的固定式游泳池花了39萬元,州裏補助5萬元,剩餘34萬元為學校自籌。
梁健告訴記者,州裏每年會向學校撥付一定資金用於教學設施設備建設維護,學校一下子拿出30多萬元有些困難,但可以用幾年時間慢慢消化。
並非每所學校都像八寶鎮初級中學這樣積極,也有學校抱怨:“一個泳池只補助5萬元,連挖坑的錢都不一定夠。”
廣南縣教體局副局長梁詩偉坦言,接到通知後她最擔心的是學校因為缺錢不積極。“我們請項目辦的同志測算,把非必要的附屬設施砍掉、壓縮泳池長度,二三十萬元就能建設一個符合學校教學需要的固定式泳池。這筆資金,不少學校是能擠出來的。”
項目啟動之初,馬驊帶領州教體局相關部門做過測算。“建一個標準游泳池確實要上百萬元,而建一個‘可以用’的固定式泳池,二三十萬元就可以了。”馬驊問記者,“你猜建最便宜的游泳池需要多少錢?”他伸出一個手掌説:“只要5萬元!正好在州裏補助範圍內。”
在丘北縣普者黑中心學校,記者見到了用5萬元建起的裝配式泳池。體育課上,孩子們正在教練的帶領下學習游泳。校長朱仕明介紹,裝配式泳池花了5萬元,建防護欄等設施花了2.6萬元,每次最多能容納40個孩子上課。上學期開設了74節課,覆蓋了全校2000多名學生,泳池的使用期限能到七八年。
“如果有條件,我們還是想爭取建設固定式泳池。”朱仕明説。
在去年實現鄉鎮游泳池全覆蓋的基礎上,今年以來,文山州又有8所學校新建了固定式游泳池。馬驊&&:“目前的115個游泳池中,固定式72個、裝配式43個。我們先解決有沒有游泳池的問題,後面再逐步提高建設標準。”
如何管
讓參與投資的企業負責運營,泳池維護可持續
建設游泳池,富寧縣新華鎮中心學校一分錢沒掏。剛接到建設的通知時,學校校長韋德鋒眉頭緊鎖:建設費用從何而來?換水、消毒等後續維護資金怎麼籌措?
仔細分析,韋德鋒想出辦法:學校就在縣城邊,如果能吸引社會資金代建,不僅解決了建設資金的問題,還不用擔心後續維護費用。於是,他找到在城郊開設游泳館的黃佔成,雙方很快達成合作意向。
最初,黃佔成與學校商定只建設一個游泳池,教學時段泳池由學校免費使用,非教學時段則由企業運營,本校學生可享受三五折優惠。可經過測算發現,一個游泳池難以滿足全校4000多名學生的上課要求。根據教體部門建議,又加建了一個游泳池,淋浴間由活動板房改為混凝土房,還加蓋了頂棚。因為增加了預算,黃佔成與新華鎮中心學校協商,運營期限延長到15年。企業還利用熱身區搭建了簡易籃球場,開辦游泳、籃球等特長培訓班,提高了場館設施利用率,讓泳池維護可持續。
換水、消毒直接關係學校游泳池的使用安全和成本,當地也想了不少辦法。普者黑中心學校通過抽取井水來控製成本,廣南部分學校則將河水作為水源,這些學校定期會對水質進行抽樣檢測。在教體系統協調爭取下,不少供水廠免費或低價提供消毒藥品,降低學校維護泳池的成本,保持水質乾淨。
啟動泳池建設的同時,文山州教體局也開展了游泳教練及防溺水自救培訓,600多人獲得校園游泳教練證,其中大部分為體育老師。一堂游泳課需要一名教練、兩名安全員,課後還要維護泳池,承擔游泳教學的老師工作強度很大。“但比起以前在學校池塘裏向學生示範落水後如何自救、放假時進行巡塘,還是開設游泳課更棒!”八寶鎮初級中學體育老師李朝榮説。
如今,硯山縣盤龍鄉中心小學417名學生中,382人掌握了游泳技能,286人學會了自由泳。在全州,這些泳池已經覆蓋了超過一半的中小學生。游泳課的開設,改變的遠不止暑期安全狀況。在硯山縣盤龍鄉中心小學,游泳課成了很受歡迎的課程。八寶鎮初級中學游泳隊隊長農建輝成長為運動健將;曾因性格內向總躲在教室角落的學生蒙加宇,在游泳隊找到了自信……
“雖已入秋,但文山天氣依然炎熱,學校的游泳池可以使用到國慶節後。”馬驊介紹,在剛過去的暑假期間,115個已建的游泳池超過一半對外開放。(記者 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