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楓橋經驗”典型案例徵集展示】江蘇南通:群眾工作志願服務隊打造糾紛化解“前沿陣地”-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7/24 11:35:14
來源:國家信訪局微信公眾號

【新時代“楓橋經驗”典型案例徵集展示】江蘇南通:群眾工作志願服務隊打造糾紛化解“前沿陣地”

字體:

群眾工作志願服務隊召開會商會

  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拓寬社會力量參與信訪工作的制度化渠道,2024年年初在全省首創群眾工作志願服務隊參與信訪工作機制,進一步統籌信訪工作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各類解紛方式的協同銜接,形成訴調、公調、檢調、訪調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工作格局。截至6月底,市縣鄉三級群眾工作志願服務隊隊員已達1739人,參與處置各類矛盾糾紛2146件,已化解1712件。

  從專業角度梳理研判矛盾糾紛,為當事人釋疑解惑

志願者張勤雄(左)接受採訪

  “千言萬語釋疑解惑,千方百計化解矛盾,千回百轉事心雙解,千辛萬苦共建和諧”。這是群眾工作志願服務隊員通過實踐摸索總結出來的“四千”工作法。

  “您不用着急,根據民法典,這起家庭經濟糾紛如果實在無法調解,可以依法起訴……”1月21日上午,南通市群眾工作志願服務隊隊員張勤雄對前來諮詢的張大媽耐心講解有關法律法規。

  張勤雄曾任職於原港閘區檢察院,是一位老黨員,還是一名退役軍人。“第一次作為調解員參與矛盾糾紛調解時,就遇到一件罕見的事。一名八旬老人因遺産繼承先後三次打輸了官司,一直不服母親的遺産自己為何不能繼承,而是由繼父的繼子繼承?我給她細細講解關於贍養人和繼承人之間的關係,終於打通了她心中堵點。”張勤雄説。

  推動化解骨頭案、釘子案,維護信訪人合法權益

朱一葵(中)接受採訪

  群眾工作志願服務隊員發揮“第三方”優勢、守住“第三方”立場、運用“第三方”視角參與信訪事項的情況梳理、會商會辦、接訪下訪、疏導化解等全流程工作,客觀、獨立地作出評估,提出意見建議。

  律師志願者朱一葵2007年創立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去年4月加入群眾工作志願服務隊。南通開發區一家樓盤的開發商拖欠保潔公司保潔費,涉及幾十名保潔員。朱一葵憑藉專業的法律知識和高度的責任心,不厭其煩地組織調解,引導雙方在法律框架內解決問題。經過多次協商,最終達成分期支付薪水的共識。這一案例的成功調解,不僅有效平息了矛盾糾紛,而且在當地樹立起依法解決矛盾糾紛的範例。

  通州區一教師懷疑自己遭遇不公平待遇,多次向上級部門反映情況。面對複雜的歷史成因,朱一葵和其他兩位志願者多次與當事人釋法明理,並圍繞矛盾焦點深入分析研究,尋找解開對方心鎖的“鑰匙”。最終,當事人從情緒激動轉為心服口服。

  發揮人熟、事熟、地熟優勢,促進信訪群眾事心雙解

楊立娟(左)在調解服務中

  南通市信訪工作聯席辦指導各領域各板塊積極培育融合性、行業性、品牌化人民調解組織,成立老幹部調解室、退役軍人調解室、行業調委會等專業化組織,打造化解社會矛盾的“稀釋劑”、維護基層穩定的“減壓閥”、增進群眾情感的“粘合劑”。

  “謝謝您,楊大姐!聽了你一席話,我的心裏敞亮多了,把道理也想通了!”在位於海門區常樂鎮的“楊大姐工作站”,當地企業主吳先生緊緊地握着楊立娟的手,久久不願松開。一旁的調解員陶文康向記者透露:“一個上午,楊大姐已經接處了四起糾紛事件,當事人都是一臉怒氣地來,一臉平和地走。”

  在當地一家企業工作的嚴先生,遭遇意外事故造成工傷,沒想到老闆拒絕賠償。聽説楊大姐的“大名”後,嚴先生前來求助。楊立娟多番奔走於涉事企業和當事人家中,核實事件真實狀況。隨後,楊立娟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居中協商、公正調處,先後調解了四個多月,最後成功幫助嚴先生拿到了補償款。

  “‘楊大姐工作站’是群眾工作志願服務隊的一個縮影,也是常樂鎮解決矛盾糾紛的一個前沿陣地。”常樂鎮相關部門負責人&&,“楊大姐們將不少難題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成為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糾錯】 【責任編輯: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