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攜灼灼熱浪而至。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通常也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段。熱浪來襲如何保持身體健康?專家建議,日常一定要養成“補水”的習慣,適當的戶外運動有利於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但要掌握好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
天津市健康氣象交叉創新中心主任、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李新&&,要保證每日攝入水量充足,建議喝白開水而不是飲料,同時注意補充電解質和維生素。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更高,需要補充更多的水分。
李新&&,適當的戶外運動有利於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但高溫天氣要結合自身情況,控制好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可根據氣溫變化適度調整鍛煉時間,避開高溫時段,以有氧運動為主。夏季飲食可適當增加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作用的食材,如蓮子、百合、銀耳等。
專家建議,每天應保證充足的高質量睡眠,一般7-9小時為宜,睡眠不佳或過度勞累會增加腦卒中風險,但超過9小時睡眠可能引起心跳呼吸變慢,容易缺氧。
李新&&,夏季日常還應避免情緒激動,正在服用降血壓、降血糖和控制血脂等藥物的人群,要按時服藥,定期監測,若血壓和血糖波動較大或控制不佳,及時到醫院就診,調整藥物。不可因夏季血壓、血糖“看似降低”而擅自停藥,需遵醫囑調整劑量。
高溫來襲還要注意預防“空調病”。專家建議從戶外高溫環境進入室內後應暫緩幾分鐘再進入空調房,空調溫度要逐漸調低,與室外溫差不要超過8℃,設定在26℃-28℃最為適宜。
“老年人可適當提高空調溫度,尤其在下半夜,老年人體溫調節能力下降,更容易受環境溫度影響,需要注意保暖。如果去商場、飯店等冷氣很足的室內場所,要提前備好一件薄外套,以防受涼。”李新説。
但應注意,不能因為怕受涼而不開空調,持續開空調的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每隔1-2小時左右,開窗通風半小時,以增加新鮮空氣,避免缺氧。(記者張建新、栗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