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深度偽造”技術逐漸淪為造謠的工具。從偽造社會熱點事件到虛構自然災害場景,從編造政策新規到炮製“偽科普”內容,AI生成的虛假信息足以以假亂真,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它不僅動搖了公眾信任的根基,更有可能引發社會動蕩。新華網“第一真相”欄目對近期AI謠言典型案例進行梳理,揭示其背後的生成邏輯與危害,助力公眾明辨是非真偽,共同守護真相!
近期AI謠言四大典型亂象
亂象一:炮製社會熱點,煽動焦慮恐慌
案例解析:7月初,一則“四川峨眉山人猴大戰,猴王被當場擊斃”的網絡傳言引發了廣泛關注。該視頻借助AI技術,將多地拍攝的猴群畫面進行剪輯拼接,甚至編造了具體的人物信息,極具迷惑性。經有關部門核查,這實際上是利用AI視頻合成技術炮製的虛假內容,其通過動物話題來博取關注。實際上,“峨眉山人猴大戰猴王被斃”屬於舊謠新傳,類似的謠言在多年前就曾出現,景區已聯合森林公安等部門進行辟謠。
手法揭秘:這類謠言往往選擇公眾關心的社會熱點話題,刻意強化衝突元素,借助AI換臉、場景合成等技術,實現畫面無縫拼接,以“第一手資料”“現場實拍”為噱頭,添加逼真音效和字幕,精心包裝成“爆炸性”熱點事件,以達到收割流量、謀取利益的目的。
亂象二:偽造惠民政策,擾亂公共秩序
案例解析:6月底,一則“7月1日起老年人坐火車可打折”的虛假信息在社交&&廣泛傳播。該謠言抓住老年群體對出行優惠的關注心理,通過AI技術偽造所謂的“鐵路部門新政”,甚至附上倣冒官方文件的排版和措辭,迷惑公眾。經核查,此類內容均出自自媒體賬號,其目的並非服務老年旅客,而是通過製造政策噱頭吸引點擊,最終實現流量變現。
手法揭秘:這類謠言往往針對老年人、學生等特定群體的核心需求,如出行優惠、教育政策等,量身定制虛假“利好”信息。不法分子使用AI生成倣真度極高的“紅頭文件”,強調這是“內部消息”且“即將實施”,以此製造緊迫感,甚至偽造數據支撐,生成所謂的“政策解讀”內容,再搭配海報、配音,降低用戶防備心理,上演“博眼球,拉流量,變現謀利”的戲碼。
亂象三:編造“文物危機”,挑起保護焦慮
案例解析:6月中旬,一段題為“山西大同懸空寺部分建築物坍塌”的短視頻在網絡&&流傳,視頻裏,懸空寺中段木樓轟然倒塌,場面觸目驚心,引發公眾擔憂。經核查,該視頻是由外地網民周某東、李某英、陳某華三人利用AI影像篡改技術編造而成,其目的是為吸引流量、博人眼球。當地警方已對發布造謠視頻傳播量較大、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周某東、李某英進行行政處罰,對發布造謠視頻傳播量較小的陳某華予以批評教育。
手法揭秘:此類視頻利用AI深度偽造技術,對文物、名勝古跡的實景照片進行局部篡改,通過模擬建築坍塌、結構損毀等畫面,蓄意製造“文物遭破壞”的視覺假象。造謠者抓住公眾對文化遺産的關切心理,以逼真但虛假的“災難場景”推動傳播,既迎合部分網民獵奇心態,又煽動社會對文物保護不力的焦慮情緒,最終達到博取流量、收割關注的目的。
亂象四:虛構災情事故,透支社會善意
案例解析:7月中旬,雲南大理漾濞網安部門破獲一起利用AI工具製作多個交通事故現場人員傷亡視頻的網絡謠言案。經查,趙某某為博人眼球、吸粉引流,使用AI工具製作多個交通事故現場人員傷亡視頻發布到網絡&&,編造虛假警情,並在視頻中標注“大理州”,引發當地居民恐慌。經核實,大理州轄區內未發生以上交通事故。目前,公安機關已依法對違法行為人趙某某給予行政處罰。此外,曾經在網絡熱傳的“被壓在廢墟下的小男孩”“雲南迪慶香格里拉一中、三中着火”等所謂“現場圖像”,經核實,均為不法分子通過AI特效合成,刻意營造災難現場的慘烈景象。
手法揭秘:造謠者利用公眾對災情、突發事故的天然關切,通過AI快速生成具有強烈情感張力的“現場”圖片或視頻,他們甚至倣照官方通報格式,以“權威口吻”增強謠言迷惑性,吸粉引流,為後續募捐詐騙等違法行為作鋪墊。
AI謠言應對“錦囊”
查證來源:遇“爆炸性新聞”時,優先查看政府、權威媒體或涉事主體的正式回應。
細節分析:警惕“無署名、無時間、無地點”的“三無”視頻,AI生成內容常缺乏細節邏輯,如季節不符、建築風格混亂,同時,存在口型不同、光影異常、文字錯誤等破綻。
用AI檢測AI:使用“AI檢測工具”輔助判斷,對可疑圖片、視頻進行反向搜索或合成痕跡分析。
理性傳播:對煽動情緒、製造對立的內容保持警惕,不盲目轉發。
AI是新技術發展的産物,但其濫用可能帶來危害,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面對AI造謠,我們更需擦亮眼睛。新華網“第一真相”欄目呼籲,在享受技術紅利的同時,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強化&&監管,守住底線,共同構築清朗網絡空間。(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