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茵茵”的泰國人
2021年11月8日,游客在泰國北欖府舉行的國際燈籠美食節預展活動上觀賞燈籠
文/陳家寶
編輯/劉娟娟
來到泰國,你很難不在掙扎中放鬆下來,接受恒常的慢,融入簡單的快樂。
一個灑滿陽光的清晨,沒帶現金的你趕時間,急匆匆想買一杯咖啡,卻被倒騰掃碼半天的店員告知,系統壞了,收不了款。眼前的她連豆子都還沒開始磨,你身後排隊的人已越來越多。你着急,不滿的牢騷話快到嘴邊,卻被她一臉誠懇的微笑堵了回去。
不好發作的你悻悻然欲一走了之,卻被她叫住。年輕女孩眨巴着充滿歉意的大眼睛説,“要不我先給您做一杯,等明天系統好了您再來付錢。”
話音剛落,其他店員已埋頭細心為你做咖啡。你不解,他們或許只見過你一兩次,甚至連你的名字、電話都不問,卻願意相信你會回來,為這杯帶着香濃味兒的信任買單。
拿起這杯令你心曠神怡的咖啡離開,轉身一看,全是因這小故障而誤了上班的人們。有的人看看表,更多人若無其事地刷着手機,沒有人表露出不耐煩,也無人當面催促。所有人似乎都釋然——已然來不及,又何必着急?
這一場景裏,縱使有人心裏微有不悅,卻不會挑明,更不會起衝突。他們選擇隱忍、接受,繼而忘卻各種“慢”帶來的消極後果。仿佛一着急就會打亂這一刻安守秩序排隊帶來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互不打擾的舒適空間。這一刻,在泰國人眼裏,效率顯然沒有心情重要。
在泰國,人們不願意破壞生活中任何一種美好,小到一杯咖啡為你開啟的小確幸和好心情,大至高度溫和、互相尊重的生活秩序。
這就是“齋茵茵”。這個泰語音譯詞高度概括了泰國人的性格,在與泰國相關的語境裏,俯拾即是。“齋”意為“心”,“茵”是“涼”,“齋茵茵”可譯為“保持冷靜,心平氣和”。不爭、不搶、保持和氣,溫和刻在了泰國人的骨子裏,讓這個國家總能營造出令人松弛、快樂的氛圍感。
唯“心”的泰國人順從內心,順應天命。“心”是衡量利害得失、待人接物、忍讓犧牲的道德準則,是人的真正主宰。泰國人對心尤其重視,以至於將名詞的心放在形容詞的前後組成大量詞組,衍生出泰語裏許多與“心”相關的詞彙,脫口而出成為最日常的問候語。他們連每日打招呼都不忘關注你的心情——“薩拜滴邁”,意思是“最近好嗎”或“舒服順心否”。
知足常樂,關注和呵護每一份快樂,是他們的信條。我見過衣衫襤褸的建築工人在烈日下勞作的間歇偷閒到陰溝旁的咖啡小攤,一口冰爽咖啡下肚,松弛自洽。我也見過賣竹籃為生的盲人老奶奶看不見世界,卻有一顆愛美之心,口紅涂歪了,不相識的路人走上前熱心又細緻地幫她涂好,並獻上一籮筐讚美,雙方笑作一團。